北京商报 | Beijing Business Today

潘家园“鬼市”探宝 新体验重塑夜经济

老文玩人心心念念的潘家园“鬼市”升级了。自3月26日起,每周五晚7点至周六清晨4点,“夜赏奇珍·鬼市探宝”活动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定期开市。4月2日晚间的“鬼市”,也将成为吸引众多文玩商家、游客及年轻人关注,应景清明节的主题夜集。北京商报记者在升级后首场活动走访中看到,新鬼市不只吸引了拿着手电筒前来淘货的藏友和老文玩人,夜色中热闹的“鬼市”景观还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游园打卡。潘家园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对“鬼市”的升级,是对“半夜开市、黎明即散”传统的还原,并创新地将更多体验式、沉浸式的场景融入其中,吸引新客群来感受老北京的古玩文化、地摊文化。

图片来源:现场拍摄

“半夜开市黎明即散”

3月26日晚间,潘家园旧货市场西门夜灯初上。虽然春雨刚停,晚风凉身,但市场西区的地摊前正陆续有人拎箱而来,将大大小小的物件逐一摆开。晚7点刚刚开市,就已经形成了琳琅满目、几十米的阵仗。

位置把头的摊主德江是有着数十年资历的票证玩家,旧时的北京公交票、胜利剧院演出票及老电影票被铺开一地展示,仿佛是一张张穿越时空的凭证,让人秒回老电影情境中。北京商报记者看到,“80后”王先生饶有兴致地挑选,最后以200元买走了几沓老公交票。一些游人和王先生相同,是碰巧路过进来一探究竟,但更多的还是手持专业电筒有备而来的藏友。夜色下的市场荧光点点,夹杂着行话的攀谈声不绝于耳。仔细看去,瓷器、串珠、老玩具、书籍、字画等等应有尽有。一摊一景颇有趣味。

虽然是潘家园“鬼市”升级后的第一场,但消息已在圈内传开了。来自河北的文玩商谷先生称今天特意赶来,一是淘淘东西,二是看看场地。“做这行这么多年了,‘鬼市’也是心里的一个符号和情结,希望能够再现曾经的景象。”谷先生称。

“半夜开市、黎明即散”的“鬼市”文化是许多文玩人的集体记忆。据史料记载,宋代的时候“鬼市”就已经盛行,而老北京的“鬼市”传统,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长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拥有近三十年历史的潘家园市场,其诞生可以说是始于“鬼市”:“80年代中后期,在劲松南路的一块待建闲置地上开始出现一些百姓自发形成的零散地摊,到了1992年初已经有近几十个摊位。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移至劲松南路路南,近百个摊位成为潘家园市场的雏形。那时开市时间没有限制,凌晨就开始有人占位摆摊,天长日久,人们就称之为‘鬼市’。”

外行人眼中自带神秘色彩,内行人眼中的“门道”所在。谈及“鬼市”,有文玩商家表示:“按照传统,真正的好东西全在凌晨开市之初的个把小时‘露脸儿’。这就是所谓‘行家看门道,淘宝要赶早’说法的缘由。”

“穿越感”的沉浸新体验

不同于传统“鬼市”的一派野生景象,此次“重现江湖”的潘家园“鬼市”是重装升级而来。虽然在开市首日只开辟了一条主道,但据了解,未来计划里,将以市场西地摊、乙A乙B中通道、北商房前作为“鬼市”经营区域,经营摊位也将逐步增加。

北京商报记者看到,夜色里的潘家园吸引来的不只是文玩圈的老江湖们,猎奇的、拍照打卡的年轻游人与播客同样占比很多。市场内,分布有祈福灯亭、“摸金校尉到此”的景观石、复古百宝箱等装置,为“鬼市”周边增加了时兴的小说、游戏里的场景元素。身着古代服饰,提着灯笼打更的巡场工作人员,更增添了新“鬼市”身临其境的既视感。

“对于我们‘外行人’来说,潘家园‘鬼市’有另一套玩法。”有游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因为缺乏专业眼力,不指望能从‘鬼市’中捡漏,但此行就是为了体会一把“穿越感”,目测有不少可以拍摄爆款短视频的素材。可以看到,一些潘家园抖音电商直播基地的商户也来为直播“踩点”。与“鬼市”一起拉夜经营的还有市场内的潘家园礼物文创店。与夜游相关的灯笼、发光配饰以及面具等商品也一同上新,成为游客们的标配。

据卢长海介绍,本次潘家园“鬼市”升级,不单单是拉长营业时间。而且是把更多体验式、沉浸式的场景融入其中,打造“鬼市”主题文化消费场景。在受众上除了面向传统文化、文玩和民间老物件爱好者,也注重增加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突出传统与时尚结合,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现在《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节目让国宝火起来,带动了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了解历史的热情。我们也希望结合自身优势,给年轻人提供一个更接地气、更直接的平台去体会、感受。让‘鬼市’受众面更广,不仅是中老年文玩人的专属。”

据了解,作为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的重要平台,潘家园“鬼市”更看重商户经营商品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我们希望引入更多的民间旧货、文玩、瓷器、文创、手工商品及其他民族、民间、民俗项目,并将开辟相应的经营专区,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有文化价值的物件通过流通得以永续传承,保持潘家园‘鬼市’货品的文化特色。”卢长海介绍,“我们的‘鬼市’有别于可以经营零食、食品、日杂、二手家电的小商品市场,会更加突出文化属性,这也是作为国企的使命担当。”

续写新的“鬼市”故事

可以看到,“鬼市”的概念正悄然发生着从“不见天日”到“通宵达旦”的转变。

在业界人士看来,潘家园“鬼市”的升级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一方面满足老顾客对“鬼市”的怀旧情怀,另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年轻客群来体验、了解、参与到老北京古玩文化、地摊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

在开市伊始,潘家园旧货市场方面也向北京商报记者剧透了更多活动内容。未来将定期组织“引导人”在市场内专门为游客讲述有关“鬼市”的历史故事,相声、评书等传统曲艺项目也将在市场内上演,整体还原传统民间文化的氛围。为了能让更多人领略潘家园“鬼市”魅力,线上直播与跟拍摄影都将为新“鬼市”留下影像集。

据了解,“鬼市”的升级还将与潘家园文化公司的直播、文创、拍卖等业务板块联动,形成更多新玩法,增添“鬼市”的趣味性和体验感。“例如直播板块,潘家园专业的直播团队计划实时进行‘鬼市’的直播展示,并在线上发起探宝活动召集。进入6、7月,市场的文旅消费季开启,拍卖板块的消夏露天拍活动也可以与‘鬼市’活动并行。文创板块今年推出的新品,将为‘鬼市’交易内容增添更多新元素和趣味性。”

卢长海介绍,升级“鬼市”,期望以新体验重塑潘家园夜间生意,形成具有特色的夜经济品牌。“潘家园市场响应《北京市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行动方案》和‘夜京城2.0’行动计划以及《朝阳区关于推进夜经济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号召,将发挥潘家园市场作为朝阳区特色文旅消费街区的文化和资源优势,把夜文化融入其中,以夜文化助推夜经济,成为北京‘不打烊的新地标’。”

“升级后的‘鬼市’目前刚刚开始运营,我们将根据每周反馈的效果进行一些主题变化,慢慢寻找到市场、商户、淘逛者之间的契合点,未来可以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场景体验,打造独具潘家园‘鬼市’特色的文化IP。”在卢长海看来,新的“鬼市”故事将持续在潘家园上演。

北京商报记者 胡晓钰/文并摄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