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推荐 全面深改300天

全面深改300天

最新数据显示,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1.5%,18个月来首陷负增长,作为“克强指数”中衡量实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以社会用电量为代表的众多宏观数据“降落”折射出中国经济要度过转轨期远比想象中艰难。9月,距离去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已达300天,恰恰是在经济形势最严峻的一年中国政府启动了力度超前的改革,而随着改革深入渐进,路线图与逻辑日渐清晰,改革对中国经济的重塑与提振也必将逐步显现。

最差一年:

经济下滑如影随形

回顾今年中国经济走势,一季度GDP增速7.4%,创六年同期新低,给市场着实泼了一盆冷水;进入二季度,稳增长保卫战正式打响,政府微刺激频频发力,二季度GDP如期反弹至7.6%,在市场对下半年经济增长充满期待之时,7月后多项经济数据表现不佳,下行风险又开始凸显,8月经济下滑势头更加明显,让市场对经济形势充满忧虑。

每当经济的波动和下行总会引发市场对于“调控”的各种期待与猜测。9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与出席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对话交流时表示,中国去年以来一直实施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没有依靠强刺激来推动经济发展,而是依靠强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崔长林表示,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经济形势可能成为这几年最差的一年,目前能否完成7.5%的增长目标还存在变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提出经济增长不靠强刺激要靠强改革,充分表明政府也认识到依靠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的刺激经济的手段已经过时,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只有通过改革释放红利,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最强改革:

密度力度双双超前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改革将经历一个回归常态的过程。增量增长红利不再,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所推行的国企、金融、户籍制度等多项改革,无不阻力重重,必须通过存量改革释放红利,才能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提供发展动力。

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重大改革方案的议程清单不难看出,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全面铺开——6月5日:《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6月12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7月1日:《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8月28日:《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列出的60项改革任务中,截至目前已经启动了39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我国经济处在由高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争取在不长时间内平稳转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关键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化解风险,力争在增速下一个台阶的同时,经济质量上一个台阶。

下一个300天:

收入分配如箭在弦

李克强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介绍,今年后4个月的改革,将继续从政府自身革命做起,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财税改革,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也正在积极探索试验的过程中,政府还会进一步增加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以带动有效需求,扩大居民消费,拓展新的增长领域。

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指出,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加大简政放权有利于减少政府对市场干预,树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而推荐预算改革、民营银行试点,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降低民间融资成本;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有利于发挥市场潜力,这些改革都非常具有针对性,既有利于稳定当前经济增长,也兼顾到了长远发展。

在崔长林看来,目前最为迫切的是收入分配改革,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遇到的问题,很多程度上是分配不均,民众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需求,而消费本身又影响扩大再生产,最后又不利于经济发展,这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晔君/文 王飞/制图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4/0922/108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