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推荐 北京不再新增大型养老机构

北京不再新增大型养老机构

日前,随着部分北京养老企业开始在京外寻找“新家”建设养老机构,吸引北京的老人前去养老,社会上有关北京养老服务产业是否也会被纾解出北京的疑问也开始出现。昨日,在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访谈时回应称,养老不属于北京纾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范围,现有的养老服务设施不太可能搬到天津、河北。但是,李万钧同时首次明确表示,北京将不再建设大型的养老机构、社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这类新增的养老服务设施将往北京周边地区纾解。

机构养老“淡出”主流

近几年,在北京的养老市场上,居家、社区养老正在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市民心中养老就要去养老院、敬老院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渐淡化。而且,如今在全国养老行业内,所谓的“9064”已经成为一个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发展趋势,即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循着这一路径,逐渐缩小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的单体规模,重点着墨中小型的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已成为北京的养老行业发展新模式。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北京根据床位数大致为养老机构划定了几种规模标准:100张床位以下的养老机构为小型机构;100-500张床位的为中型机构;500张床位以上的基本就可以算做大型养老机构。而本次李万钧所提北京将不再建设大型养老机构,就指的是5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取而代之的,北京未来鼓励建设的养老机构将以50-100张床位规模的为主流。”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之所以不少经营者仍然希望在京圈建几百张甚至超1000张床位的养老机构,就是因为他们对于未来北京的养老市场需求仍然有着较充足的信心。根据今年6月市民政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本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近300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2.5%。据预测,全市老年人口到2020年将超过400万,2030年将超过500万,2040年将超过600万。相较之下,目前北京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仅为11.5万张。

价格不会大涨

“现在北京的地价相对较贵,养老机构所需负担的拿地费用等各项都较高,而就在离北京不远的周边地区,不仅缴费价格相对较低,而且在机构所建设的大型社区中各类养老问题基本都可以解决,因此,这很可能成为未来北京新建大型养老机构的主要发展方向。”李万钧表示。

以李万钧所举例的河北高碑店中标集团嘉乐汇养生苑项目为例,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由于河北没有单独列出养老性质用地,因此该养老机构最终是经过招拍挂将128亩的土地从工业用地全部变为商业、住宅性质用地,每亩地成本只增加了50万-60万元,但如果在北京,住宅、商业用地楼面价动辄三四万元/平方米,拿下如此体量的土地,对不少养老企业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有资深北京养老领域研究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根据上述市民政局公布的数据计算,其实目前北京已有的养老机构能够实现全市3.8%左右老年人集中养老,这与“9064”中4%的目标差距已经非常小了,即使未来北京老年人数量继续增加,但随着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等小型养老设施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愈发齐全,以及民营机构不得不将养老费用越提越高,机构养老真正的市场空间可能已经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了。“而且,这也表明,市民不用担心不再建设大型养老机构会导致供给‘封顶’,出现价格暴涨的情况。”

津冀分蛋糕并非易事

李万钧透露,今后北京将支持周边城市建设大型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分食蛋糕显然并非易事。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表示,养老往往与医疗密不可分,这也是很多地方在发展区域养老产业过程中难以跨越的障碍。

养老金等福利的较大地域化差别同样不可忽视。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单菁菁表示,养老金的发放与各地工资水平有关,而各地工资水平又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平均消费水平有关,这就决定了北京和天津、河北老人的养老待遇存在较大差异,北京老人异地养老或许会形成对当地资源的掠夺。

不过,即便如此,也有北京养老企业资深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实际上,现在天津已有部分主城区的养老项目因建设基础较好,且与北京之间交通非常便利,吸引了部分北京的企业调研,酝酿未来入股、参与投资等合作计划;而河北除了能为企业以较低的价格找到更充沛的土地资源外,还有着非常突出的人力等各项成本优势。

目前部分北京的大型医院正在计划到河北建设分院区,已有燕郊医院开始试点与北京医保对接。这将更加有利于吸引北京客户前去养老,“其实,同样档次的养老机构,河北、天津的养老机构在定价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只要比北京便宜2000元/月左右,就能打动北京的老人及其子女出京”。该负责人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5/0811/1156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