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把人民币贬值理解为一次加杠杆
把人民币贬值理解为一次加杠杆
央行昨日宣布人民币汇改新政,中间价将参考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而人民币也相应大幅下调1000个基点左右,贬值接近2%。
在短暂的震惊之后,市场普遍认为新政是一箭双雕,既刺激了出口,又有助于加入SDR;既稳了增长,又促了改革。当然,这个世上没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贬值也将引发资本外流,以及其他国家货币的反击。
自去年以来的稳增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轮流加码,惟有汇率一直按兵不动。如今,人民币贬值,说明经济形势不容乐观。7月不如人意的进出口数据,想必是促使人民币贬值的最后一根稻草。事实上,从利率到汇率,意味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木更多地倾向于稳增长。
在此之前,人民币不贬值,意味着决策层寄希望于市场和企业苦练内功,使自己的产品技术创新提速,产品服务质量提升,从而达到经济调结构的目的。新常态里,中国不能光靠贬值来刺激出口,要依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依靠“互联网+”等新经济增长点。同时人民币贬值必然在亚太地区引发货币战争的风险,从而竞相贬值,导致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出现紧张。
汇改十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了诸多好处,使得中国的要素价格得以均衡,促进了货物及服务的进口,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但过于强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使得在强势美元的拉动下,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升值幅度大大超过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对中国的出口极为不利。
如今,人民币大幅贬值,意味着对制造业减压,而制造业是我们出口的最大头。尽管贬值不一定就能刺激出口,但信号是明确的。过去两三年,中国经济一直在去泡沫和加杠杆之间见机行事,所谓区间调控,即是如此。去杠杆和去产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对金融来说是去杠杆,对实业而言是去产能。2013年的“钱荒”和2014年至今的“国家牛市”,前者是在去杠杆,后者是在制造新一轮泡沫周期,是我们在去杠杆和加杠杆之间摇摆的最生动例子。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国经济现在呈现出多个棱面,有简政放权,有创业创新,有货币财政汇率刺激,从不同方向塑造着中国经济的路径。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中国经济图景便是一幅太极,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去杠杆和加杠杆杂糅并处之。
在“央妈”的推动下,金融改革在全面深改中一马当先。利率市场化即将完成临门一脚,汇率市场化也迎来重要一跃。汇率和利率这两个价格工具都牵一发动全身,影响都是全方位的,因为“两率”是资金的价格。因此,利率和汇率的定价权,还是更多地还给市场,它们是要素资源的价格之锚。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无论稳增长有多么急迫,都不能忘了调结构的存在,也就是改革的初心。
责任编辑:张巍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5/0812/11590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