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银行率先实现“共同富裕”
银行率先实现“共同富裕”
前些日子,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抱怨挣得太少,年薪不过40万元左右,比起外国同行差远了。如果邓总这两天看到河北沧州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的工资单,估计得马上喝王老吉。一个只有61人的金融机构,职工年人均收入30多万元,15天年休假工资多达6万元。不仅邓总上火,就连中石油、中移动以及各种中××也都变成了浮云。没有最牛的单位,只有更牛的单位。小块头也有大红包。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笼统地感觉银行工资高。为什么高,一方面不能否认,银行工作人员本身的人力资本投入就高,但另一方面却是银行业竞争的不充分,储户可以选择银行,却没法选择产品和服务,因为差不多都是同质化的。仅靠息差收入,不用绞尽脑汁拼产品和服务,就可赚得盆满钵满,相应工资也就发得痛快。因此,个人的收入水平,更多的是行业使然,而不是能力使然。
银行的高收入有个特点就是“两头都高”,高管收入高,普通员工收入也高。根据年报,13家全国性上市银行在2010年实现净利润6659亿元,平均日赚18.24亿元。赚得多,薪酬也就跟着水涨船高。不过,在“限薪”的背景下,上市银行高管的薪酬没法与前两年动辄就上千万相比。今年薪酬最高的是深发展的董事长,达到825万元。而在五大国有银行中,最高的中国银行董事长的年薪只有100.8万元。相比银行的日进斗金,高管工资不算太离谱,但我们须知道,“五大行”的一把手可都是享受相应的行政级别的。但无论怎样,这样的年薪水平也足够让邓总羡慕了。
根据媒体的统计数字,在2010年,民生银行员工人均年薪为34万余元;建行、农行和中行分别为19万元、15.1万元和15.21万元。银行工资高,不言而喻。但是,如果一个只是位于二三线的小城市、在金融系统中并不起眼的小机构也能取得如此高收入,那么无疑会让公众有很大的挫败感。大家都说,石油巨头是高收入,但总部人员和基层人员可能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而银行却是抹去了这种差别。
此前,根据全国总工会发布的一项关于职工收入的专项调查,208家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相差近18倍,调查同时显示,两成职工5年间从未涨过工资。在这方面,银行似乎可以挺直腰杆,不论是高管还是普通职工,不论是一线大城市还是偏远边城,大家的收入都是一样的高水平。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银行自身可谓是率先实现了共同富裕。
可是如果放到整个社会层面,银行的富裕却是建立在储户的痛苦之上的。银行可以长时间地对储户维持着负利率,依靠在储户这边建立的低存款利率优势,可以给国有垄断企业以大量的低息贷款,从而在银行和国有垄断企业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银行和垄断企业都富了,储户却整天琢磨着谁家的米面油盐更便宜。
古时候有句唱词,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现在改成“货于银行家”似乎更贴切。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1/0415/116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