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推荐 农业部回应安徽水稻减产
农业部回应安徽水稻减产
北京商报讯(记者 王晔君)备受关注的安徽水稻减产事件又有了最新进展,昨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每个水稻品种有适应的区域,去年年景相对比较特殊,把品种抗性不足问题显露出来了,今后要加强品种的适应性评估。
连日来,安徽发生的“万亩水稻减产绝收”事件,引发关注,涉及稻种“两优0293”再次把超级稻推到了风口浪尖,4月12日,供货方隆平高科宣布停售这一杂交水稻种子。
张桃林介绍,超级稻在研究发展过程当中品种本身也是在不断更新,不断改进,有些品种可能某一个性状好,比如说产量高,但是抗性不好。安徽“两优0293”这个品种是按照正常年检算,在江淮地区包括安徽是适宜的,但是这一品种在品种审定过程当中,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抗稻瘟的抗性比较差,正好去年年检是相对比较特殊的年份,所以把它不足抗性问题就显露出来了。
“杂交水稻之父”、隆平高科名誉董事长袁隆平此前也表示,“两优0293”是十年前育成、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推广这么多年,品种有可能退化,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也有变化,如果生产上不注意,在气候特殊的年份是可能出问题的。
据了解,超级水稻通常是指在产量、米质、抗性等方面显著超过现有水稻品种的水稻,我国在1996提出超级水稻计划,由袁隆平主持。2014年10月,第四期中国超级稻创造了亩产1026.7公斤的实验新纪录。但与此同时,我国水稻实际平均亩产量仅为447.8公斤,两者相距甚远。
张桃林指出,要加强超级稻品种适应性的评估,同时强调此次事件不会影响国家对超级稻的研究。
在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农业部农产品市场流通专家洪涛看来,此次安徽水稻事件只是个案,不能否定超级稻或杂交水稻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次事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随着我国对粮食发展从量向质转变,种子的标准体系应该也做出适当的调整,要更加注重抗性、营养、口感,不再把产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应大力发展有机、无公害、地理标志的农产品。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5/0415/1169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