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推荐 铁总市场化转型权力寻租严重

铁总市场化转型权力寻租严重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高度垄断、不愿放权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铁总”)受到了中央巡视组的“当头棒喝”。昨日,中纪委公布了今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专项巡视26家单位中剩余15家单位的全部反馈情况。其中,长期以来因市场化改革“雷声大雨点小”而备受业界诟病的铁总,被中央第八巡视组指出存在较严重的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货物运输等重点领域权力寻租问题,而且一些领导干部亲属子女在铁路系统经商办企业、吃里扒外、靠路吃路等问题时有发生。

在业界眼中,已经两岁半的铁总,总是将“改革”挂在口头上,但却一再原地踏步。去年初,铁总的“掌门人”盛光祖在部署全年工作时提出,2014年要全面深化货运组织改革。去年6月,在铁路货运改革迎来一周年之际,铁总开通6列直达特快电商班列,首次精准定位“电商”,不仅市场化属性更为强烈,也为过去惯以“大宗商品”为主的铁路货运贴上了“快递”的标签。去年10月,铁总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货物快运业务,并号称业务覆盖全国、办理简单方便、货物限时运达、运费低于公路。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铁路散货运输量获得提升,从2014年7月到今年1月初,铁路部门零散货物日发送量从1万吨上升到7万吨。

那么,为何业界却总调侃地将铁总的市场化改革称为“微改革”呢?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董焰表示,现在铁总的“营销”意识确实有所增强,但这些改革措施多是做一些表面工作,没有一条是触及铁路系统的垄断利益和行政管制的,这也是铁路部门生意做不好的根本原因。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更直言,铁总出现权力寻租的根源就是权力高度集中,中央巡视组重点点名的几个问题严重的领域,都是铁总常年高度垄断的领域,过多的职能、资源都集中在铁总系统内,真正的市场主体仍然只有铁总,各个路局也只是附属单位而非真正的企业。有业内人士甚至表示,在这样的体制下,出现权力寻租、靠路吃路等问题只是时间问题。

赵坚表示,只有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让每个铁路局和铁路公司成为有定价权的市场主体,才能真正解决当前的困境。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5/1023/1242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