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不要让新闻发言人成为爬满虱子的旗袍
不要让新闻发言人成为爬满虱子的旗袍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不管是停职、免职,还是另有任用(最新消息说是赴波兰的铁路合作组织当中方代表),反正是要把“奇迹”带给外国人民了,反正我是信了。这个“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一期毕业生(2003年),并一直担任新闻发言人,不可谓不资深,现在却成了新闻发言人的反面教材。是他误了铁道部,还是铁道部误了他呢?
经常听到一线记者的抱怨,自从有了新闻发言人,采访就更难了,出了事,当事部门都推给新闻发言人“搞定”。新闻发言人如果“顾左右而言他”,记者也就没辙了。新闻发言人的功能在于沟通信息、安抚情绪、消弭矛盾,可是在一些情况中,新闻发言人成为了灭火器和消音器,与初衷完全走样。
政府开始普遍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已有八年,但很多新闻发言人还是不会“说话”,提问是被安排好了的,鼓掌是被安排好了的,仪式也是被安排好了的,虽然是新闻发言人了,但还是习惯于训话,而不是对话。当猛地一下被抛到舆论的中心,一些在平常看起来习以为常、也没有人会挑刺的信口之词,却有可能引发巨大争议。格林斯潘在当美联储主席的时候曾经说,当你们觉得弄懂了我说话的意思,那你们一定是弄错了。吞吞吐吐的老潘最后搞砸了美国的货币政策,吞吞吐吐的新闻发言人也一样会搞砸公众的情绪。
在互联网乃至微博时代,新闻发言人所知道的信息未见得就比公众多,但是从其口中所说的一定更权威。新闻发言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为自己所在部门讳,而不是将公众的知情权放在首位。但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发言人往往不具备公布真相的权力,甚至也只是了解部分真相,因此,当他们面对媒体的询问时,官话雷语、搪塞瞎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处于一个困境中,他们可以做到跟记者交朋友,可以表现得和颜悦色而不是虎起脸来、拂袖而走,可以在咄咄逼人的提问中有耐心,不回避,但是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迅速转型的时期,在突发事件面前,公众感兴趣的不是新闻发言人的说话技巧和媒介经验,而是事情的原委、细节和真相。恰恰是后者,是新闻发言人自身怎样努力、怎样学习也无法掌控的事情。
从前的芙蓉姐姐膀大腰圆,穿什么衣服都难看;现在芙蓉姐姐减肥了,腰身也瘦了,穿起衣服也像模像样了,骂惯了的人都不好意思开口了,虽然品位有待提升,但至少不会像以前,雷声阵阵。芙蓉姐姐告诉我们,决定他人审美观的不是衣服,而是身材。新闻发言人就是这么一件衣服,其所代言的单位机构就是身材,身材臃肿,好看的衣服反而让身材更加丑陋。这个时候,新闻发言人就是一袭华丽的旗袍,但是公众看到的是上面爬满了虱子。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如履薄冰,他们成为公众笑柄,是代制度受罪而已。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1/0818/125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