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66年,80秒,一个中国

66年,80秒,一个中国

就像英国金融时报所说,尽管存在着过度使用,但“历史性”一词用来形容“习马会”,再合适不过。

11月7日,新加坡,习近平与马英九互以“先生”相称,跨越66年的时空,微笑握手80秒,将两岸领导人的第一次会面定格在史书上。见面、握手、把酒,虽然只是象征意义,但象征本身就是不成文的声明和协议。象征直抵人心,激起一片喝彩。

66年,即使是在兵锋凛冽的时候,也有“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的和缓。时间,既带来了隔阂,也带来了积累,从开放探亲开始,到“九二共识”,再到“胡连会”,直至历史性的“习马会”,两岸之间的经济文化互动,千丝万缕,不仅血浓于水,也是浓于未来。

毋庸讳言,台湾政情在未来两个月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很大,始终在“一个中国”问题上闪烁其词的民进党,可能在未来四年成为两岸最大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南海情势也由于外力的介入而多变、微妙,这构成了对中国和平发展地缘环境的最大挑战。在南海这个问题上,两岸有着共同利益。并且,台海的和平稳定,对于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不言而喻,无需多说。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一个和平与繁荣的台海,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和诉求。实现两岸长久和平以及命运共同体,更是两岸人民的历史责任。“习马会”之后,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桥”已经搭好,这对于后来者只是方便,而不是包袱。和而不同,是谓君子。“不同”是现实,“和”是未来。现实会一点点改变,未来会一点点迫近,总会有那么一代,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今人的每一分努力,都为后人的未来增加多一分选择,以及多一分可能性。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龃龉虽有,但非主流。过去这二三十年,两岸不断致力于的事情,正是远离“危墙”,远离走火;促进和平,促进繁荣。当前,“九二共识”之外,杂音依然噪耳,却也无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在这方面,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总是不竭的。“九二共识”是如此,“互称先生”亦如此。一声“先生”,化繁为简。在未来我们相信“先生”式的智慧,正如诗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归根结底,大陆与台湾,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历史民族认同,绝不应该被区区几十年的政治考量所掩盖,也绝不应该被眼下的本土意识所障目。一个中国,不仅仅是穿越66年时空的“习马会”的历史动力,也是贯穿上下五千年从未暌违的历史大势。世界在变,潮流在变,这一点没有变。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5/1109/1264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