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文化繁荣须重视市场角色
文化繁荣须重视市场角色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国家既需要军事、经济这样的硬实力,也需要文化这样的软实力。而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是其世界城市目标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将在实现的过程中化身为一种结结实实的生产力。
北京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科技和文化资源,这是北京实现文化繁荣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而如何实现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北京文化繁荣的步伐。
文化繁荣与科技创新相辅相成。文化的发展解放了科技发展的思想,而科技成果回过头来反哺文化,科技和文化一旦形成这样一种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可谓双赢。正如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日前撰文指出,“进一步推动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进一步统筹央属和市属、国有和民营、京内和京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文化资源,形成首都文化发展新格局”。北京集中了几百家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资源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科研成果转化为文化和创意产品的这一过程中,却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各自为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市场激励不够则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们知道,实现文化繁荣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推动,北京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税收和融资优惠政策,对于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领跑全国可谓功不可没。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推动下,北京的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实力不断增强,朝着打造“文化航母”的目标迈进。在过去几年,北京一直积极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集团化建设,并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走文化产业集团化之路,歌华等5家企业跻身全国文化企业30强。这无疑是“有形的手”所发挥的力量,做到了有的放矢,因为北京的文化产业与伦敦等世界城市相比,最显著的一个差距就是缺少旗舰型和品牌型企业,缺少重量级的作品。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798不是规划出来的,是经市场这只手的调节,经过初期的野蛮生长而最终蜕变成北京的文化地标之一。规划的初衷,需要市场的配合,需要航母和小舢板都能够平等竞争,水涨船高的竞争水平才能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文化发展有它的规律,无法用投入产出比来进行分析,甚至有时候结果和想法南辕北辙。比如苹果公司,我们看到的iPod、iPhone、iPad这样的成功产品,但这些成功的产品只占苹果公司创意的30%,也就是说还有70%是失败的,其所对应的投入,无论是金钱还是智力,都可以算是打了水漂。文化若想变得繁荣,需要有一种容忍失败,容忍剑走偏锋,容忍野蛮生长的体制环境。这就需要假借市场之手,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向市场的文化发展,因为生产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具有坚韧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1/1017/128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