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以“北京精神”反哺北京经济

以“北京精神”反哺北京经济

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指出,“北京精神”的本质和生命力就在于她的实践特征,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必然会对今后的实践产生指导作用。

实践产生精神,精神反作用于实践,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观的经典方法论。从中我们看到,“北京精神”不仅凝聚共识,同时也是梧桐树,招引“人才凤凰”,使其能够从北京的大发展中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位置和方向。因此,“北京精神”不仅仅只是软实力,同样还反哺于经济发展这样的“硬实力”,成为财富的撬杠。

“北京精神”实质上是在创造一种友好型的发展环境,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北京上千年的建城史和几百年的建都史形成的底蕴,与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发生化学反应,逐渐氤氲成这样一种发展环境,而“北京精神”的提炼和总结,适时地给这种环境的提升和改善推了一把,从而让经济和社会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北京精神”的这四个词都对应着一种经济社会的环境建设。比如,爱国为经济发展提供历史使命感和动力。近代以来,爱国和实业从来就不可分,“实业救国”就曾是中华民族响亮的口号;创新是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打开新市场、研发新产品,给予创新者一种环境认同和认可;包容则是百花齐放,让不同技能、不同教育的人们都能够获得回报,都能够实现自己的北京梦;厚德延伸到经商,其实就是一种商德,即讲规则、重契约、尚诚信,这不仅仅是道德范畴,同样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境保证。大家都讲规则,才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才能够建立起陌生人社会的信任。

也就是说,“北京精神”在相当程度上起到塑造“良币驱逐劣币”的发展环境,让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人、标新立异的人、学有所长的人、诚实经营的人都获得这个城市的正面奖励,从而焕发起人们的创造、创业和建设热情,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双赢。当然,这也是城市和居民的双赢。

区区八个字的精神内核,足以释放出巨大能量,正如一个企业需要企业文化,一个城市也需要城市精神,因为两者都是从软实力中发掘硬实力,以期实现软实力的核聚变。在《追求卓越》一书中,作者经过研究指出,“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并认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城市自然比企业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是以一个清楚的价值观作为指引,却是殊途同归的。一个卓越的城市,一定是很清楚自己的精神价值所在,其发展的速度、广度、深度,终将受益于这种精神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凝结。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2/0116/13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