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杨溪今日评 “央妈”治得了离岸,治不了预期

“央妈”治得了离岸,治不了预期

或许2016年的确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或许是2016年的打开方式不正确,开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资本外流的压力陡然增大。而汇率市场的恐慌情绪传导至其他领域,股市也应声下跌。

央妈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在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上周一度跌至6.7600之后,本周央行多措并举,主动发起了反攻。先是连续上调人民币中间价,推动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直线拉升;而后通过中资大行在港大量买入离岸人民币。一连串动作后,作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香港隔夜拆借利率(Hibor)继周一由4%狂涨939个基点至13.4%后,再度暴涨至惊人的66.815%,刷新历史新高。

在这场逼空大战中,央行的表现可圈可点。这一仗不仅缓解了部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也给人民币空头以重创,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央妈专治各种不服”的传说。

但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显然不是一件可以一劳永逸的事情。贬值预期的形成与消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虽然短期内央行通过中间价或者直接入市干预能够稳定汇率,但根本而言,人民币贬值预期的消退有赖于宏观经济的趋势性好转。国内经济下行以及美联储加息预期形成的内外压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持续作用于汇率,甚至资本外流的风险也将随之不断升级。而要想解决这些“定时炸弹”,仅靠央行的一己之力,恐怕只会是心有所系,力有不逮。

正如股市行情不是能靠证监会一手托起来的,汇率的疲弱也说明市场预期的主要根源在于对中国经济增长缺乏信心,对经济转型比较迷茫。1月12日,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分析2015年全年宏观数据时说:“预计全年增速7%左右,与预期增长目标基本一致。”他还表示,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变。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未来走强,人民币贬值预期也将不再那么强烈。然而口号喊得再响,也不如加快经济改革步伐、加强市场监管来得实在。因为改变市场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预期的关键,就在于推进改革进程,强化监管能力,恢复市场信心。

我们反复强调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围绕需求结构变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但具体到金融、财税、国企等方面的改革,大刀阔斧砍掉的硬骨头仍然不够。近两年来,国家出台的改革措施非常多,平均下来基本上每天都有新的文件发布。但一些改革措施还亟待落地,部分改革方案也存在着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股市跌,汇率跌,反映的都是疲弱的经济基本面和停滞不前的改革局面。经济不佳,改革不强,任何针对市场风险的见招拆招都只是权宜之计,成不了气候。

杨溪

杨溪

北京商报评论员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0114/1363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