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守住良心主权的好企业越多越好

守住良心主权的好企业越多越好

央行今年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潘石屹在微博上说好消息终于来了。不过他的同行王石恐怕对这个没啥心情,因为万科的精装修房子被曝用的是“毒地板”——甲醛超标。王石表示一旦有问题就负全责,而作为万科的战略合作者,安信地板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产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毒地板已经不是新闻了,但搭上万科,旧酒装新瓶,那就成为媒体的头条了。虽然真相未明,但网民差不多就已经认定万科涉“毒”了。精装修里的猫腻太多了,比如,说的是配置西门子的冰箱,但后缀一个“或同等标准的冰箱”,这猫腻的后门就打开了。连标榜品质的星河湾都在精装修里以次充好,其他的就更不要提了。因此,主角换成万科,人们认为也很有可能,这完全像是开发商能够干出来的事情。就像苏三的唱词,洪洞县里没好人。

企业的信誉不得不为整个环境来背书,没有超然于现实市场环境的“不粘锅企业”,只有曝过光的和待曝光的。这自然对企业的成长不利,从一开始就负重前行,你出问题是正常的,不出问题反而是不正常的了。但凡活在方舟子式的眼光中,白璧微瑕最后也会变成“人造白璧”。

仔细想想,中国这些小有名气的企业,好像都得经历那么几次或丑闻或危机,仿佛这就是成人礼,没有这个,你都不好意思说是在中国做生意。三鹿、双汇之类的就不说了,就是那些一度是神一样的企业,最后也纷纷走下神坛。海底捞微笑的背后是“勾兑”,就连马云的阿里巴巴,一个偶像型的企业,最后也在“契约精神缺失”面前张口结舌。越来越多的人抱着这样的心态看企业,“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企业忙着灭火,消费者则是不断蹿火。前者若是躺着中枪,后者则中的是机关枪。买个东西,小到白菜,大到房子,总担惊受怕。都是辛苦攒钱买来的,又不是中石油帮着团购的,哪能不生气呢?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前者少,后者多,这是我们当下市场经济的一个生态和困局。缺少信任,增加的交易成本,让企业越来越难做,消费者也避免不了最后买单者的无奈。

正如一位学者所分析的,市场上的资本有三种,权贵资本、流氓资本和创业创新型资本。前两者对市场产生负作用,让人们对市场沮丧和失望,后者则让人们对市场变得乐观和有信心。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东西的那种资本,是前两者,而不是后者。因此,市场环境的一点点变好,就是需要最后一种资本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这不仅需要消费者和舆论的善意,同样需要这样的企业怀有时代的使命和责任,虽然每一个企业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每一个企业的诚实经营,每多一个守住良心主权的好企业,这个环境就会好一点。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2/0220/13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