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两种不同的医疗公平

两种不同的医疗公平

昨天的人大新闻发布会,邀请到了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及两位副主任就“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有意思的是,号贩子的问题意外落空。

在全国“两会”经济话题之外,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住建部怎么解释“拆围墙”,国家卫计委怎么回应“号贩子”。几天前,李斌在“部长通道”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姑娘一声吼,推动了对号贩子这个老大难问题的解决。要感谢怒斥号贩子的姑娘,我们有信心把挂号难的问题解决好”。人们自然期待李斌能够进一步阐释,新闻发布会是最佳场合。

在新闻发布会上,医生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两个问题被问及,虽然无关号贩子,却恰恰是破局号贩子的良方,只不过一直就是知易行难。医生多点执业,打破医生禁锢,盘活存量的医疗资源,使医生流动起来。分级诊疗,破除“三甲医院”的魔咒,使其致力于重大疑难杂症的解决,而不是感冒发烧拉肚子照单全收。至少,将一部分非急迫需求分流出去,有助于缓解供需矛盾,间接打击号贩子。

还有一点,发布会上没有涉及,但也是围剿号贩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审时度势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医生的收入,政府加大医保投入。既然主流声音将医疗定位为公益性和廉价服务,那就一定要有合适的补偿机制,否则“制度性”压低医生护士的收入,要么导致红包潜行成灾,要么导致人力供应紧张。同理,压低药品价格,廉价药也走不长远,最后因为不赚钱,药企削减乃至停止供应。所以说医疗医药行业,必须有一个“体面”的价格,才能把人才、技术和资本吸引到这个行业。另一方面,如果又不希望老百姓承受太多的看病成本,鱼和熊掌兼得,只有政府不断增加医保投入。我们的财政如何从“投资型”向“纯民生”倾斜,着实是个艰难的选择。

号贩子固然令人反感,但打击号贩子并不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个老大难问题。号贩子只是“恶之花”,而非“罪之源”,虽然加强打击力度顺应民意,但医疗资源不平衡这个沉疴,仍然需要别的办法对症下药。只要存在着供需矛盾,就会有黑市、走私和黄牛,这也是经济规律,尽管让人不爽。解铃还须系铃人,打击号贩子也必须依靠经济规律,增加供给,直至供需平衡。还是那句话,赔本的生意没人做,杀头的买卖有人干。严刑峻法听上去挺解气,但其实反而会产生消解法律权威的作用。因此,严打号贩子不能说不对,只能说追求的是一种保守型的医疗公平。

医疗的供给侧改革是什么?让医生流动,让资本进来,让价格更能反映需求。做到这三点,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匹配的长期矛盾,将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缓解,这才是更加进取型的医疗公平。

韩哲

韩哲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0309/1413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