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刍议政府部门的“着急”和“不着急”

刍议政府部门的“着急”和“不着急”

近期,政府部门的若干施政,都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些事情,原本不必突然袭击,结果搞得市场焦头烂额;有些事情,本来需要快马加鞭,结果拖得市场方寸大乱。简政放权进行了三年多,成绩是巨大的,但与此同时,还存在着抽一鞭子走一步的情况,服务意识仍不够新常态和供给侧。

首先,跨境电商税收新政4月8日实施,但“正面清单”等细则在4月7日晚上才密集公布。这不仅让跨境电商企业目瞪口呆,也让一线监管部门和地方保税区措手不及。跨境电商市场涉及面广,设置一个过渡期实为必要。几年都等过来了,几天就等不了?市场能够承受政策改变带来的预期,但不能承受政策制定程序的不确定性,而这也使得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得反复。市场经济愈是发展壮大,对于法治和信用的依赖就越深。

稍早前的深圳“禁摩限电”行动,也是突然“发难”。尽管师出有名,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执法风暴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风暴不是常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到后来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痼疾之所以难治,无不因为它深嵌在我们制度、文化和社会经济结构之中,单一的行政高压从来治不了本。面对电动车市场的既存现实,正确的办法应该是留出过渡期,取得公众支持,增加牌照配额,增加市场供给,从而将行政部门的一己之愿,变成整个社会的行动意志。李克强总理也说,政府必须要提高规划、管理能力,决不能光图省事,一禁了之。“说难听点,这不就是懒政嘛!”

而与上述两个事例相反的,是国家工商总局和食药监总局在近期陷入的舆论漩涡。这两个部门被公众诟病,不是因为“太着急”,而是“不着急”。

因为不着急,国家工商总局在过去7个月没有发出一张商标注册证,理由是没纸。在媒体曝光后,工商总局迅速致歉,表示正在加班加点印制,积压的商标证在5月底前可全部发放。市场瞬息万变,时间就是金钱,7个月的机会成本眼睁睁变成沉没成本,无从追责。新华社说,商标局缺的不是“纸”,是服务社会的责任心。

因为不着急,食药监总局越俎代庖,忙着画蛇添足。日前上海破获1.7万罐假冒名牌奶粉案,食药监总局先是说涉案假奶粉“符合国家标准”,继而解释说“主要提醒消费者不要过于恐慌”。先不说假奶粉案发也是7个月前的事情了,只说当假奶粉曝光成为公众事件时,食药监总局的职责在于第一时间给出基于质量鉴定的事实说明,而不是自戴暖男光环,跑偏去安抚老百姓的“玻璃心”。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为什么需要“事缓则圆”的时候,政府部门偏偏执意使用霹雳手段;为什么需要“只争朝夕”的时候,政府部门偏偏中意慢条斯理。恐怕这病根就在权力的随意性。克服权力的随意性,是本轮改革的题中之义,任依然重,道依然远。

韩哲

韩哲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0411/1448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