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是百鸟朝凤不行,不是这届观众不行

是百鸟朝凤不行,不是这届观众不行

著名制片人方励为电影《百鸟朝凤》一跪而惊动影视圈,各大院线于是纷纷增加排片,票房也是立竿见影,突破1000万元。看来,“跪求”是一种生产力,情怀仍是印钞机,男儿膝下有黄金。

一直以来,人们批判中国电影市场徒有票房,鲜有佳作。好莱坞商业片和中国式喜剧片席卷院线,文艺片几无立锥之地,这是事实无疑。与同档期逼近10亿票房的《美国队长3》相比,《百鸟朝凤》哪怕在电影圈好评如潮,在“一跪”之前,不过区区百万票房,连成为对手的资格都没有。

英美爱说“生意就是生意”,中国也有对应的“在商言商”,但道德绑架似乎总是“国货”的特权,每每急眼时,便不再拼价格、拼质量、拼服务,而是诉诸情怀、悲情和民粹。表面上看,是院线经理掌握着排片权,票房不好是因为排片不够。谁若这么想谁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排片高低,全凭市场眼色行事:观众喜闻乐见的,排片一定高;观众不感兴趣的,排片一定低。市场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忘,更不为一跪所动。因此,不管有没有《美国队长3》的所谓冲击,《百鸟朝凤》的票房也不会高到哪去。现在的千万票房,完全是话题效应使然。

当然,文化不是简单的商品,既需要迎合,也需要引导,但后者产生效果,靠的不是红头文件,不是下跪磕头,而是真正打动人的作品。文艺片里面也有票房高的,比如《亲爱的》;也有影响大的,比如《天注定》。不是拍文艺片观众就一定不买账,不是说文艺片惨淡就证明这届观众不行。如果观众寥寥,只是证明你拍的文艺片,没有让大多数人产生共鸣。

《百鸟朝凤》好不好,仁智互现。究其内容,也是套路: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乡村,被现代化和资本化所吞没,诗和远方都在消失,留下的只有苟且。这种情感上的震动和唏嘘,对有着传统文化情怀的知识分子而言是巨大的,但殊不知,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感动,叫做自己感动自己。因为影片中的乡土文化,很用力,很用情,但仿佛不是很真实。这种田园牧歌的叙事,是对乡村现实的过分美化,城里人也好,乡下人也好,都觉得距离自己有些远,都难以直抵内心。

好的文艺作品,一定是让大家感受到与时代的共振。一部难登大雅之堂的肥皂剧《欢乐颂》,就因为触碰到阶层的分化和板结,从而引发观者如潮。《百鸟朝凤》或许从本意上是想表达一个传统价值将向何处去的宏大命题,但城里人和乡下人的焦虑并不在此,而是深植于现代性本身,包括公正、权利以及体面。我们从不排斥深刻,但当深刻成为一种病时,得用肤浅来治理。

韩哲

韩哲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0516/1482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