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城市的进步,来自每一次考验

城市的进步,来自每一次考验

上周末,本市迎来今年入冬以来首场雨雪天气。据媒体报道,此次雨雪天气伴有大风和较强降温,呈现降雪早、时间长、雪量大三大特点。对此,北京发布全市暴雪橙色预警以及西部北部的暴雪红色预警,应对今年冬天初雪的工作也随即展开,扫雪铲冰、气象监测、公共交通以及供暖工作,通过电视的实时直播,让成千上万的北京市民在平稳的心态下度过了这场风雪。

事实上,在寒潮和降雪来临好多天前,通过各种宣传力度,市民们对此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并据此来安排周末的活动。随着预报的降雪日迫近,更多的信息通过媒介传达到市民那里,而每一次寒潮或降雪的预警都做到了提前发送短信,在这样地毯式的信息覆盖中,市民既早早做好防备,同时由于出行压力的减轻,也让现场的交通指挥、扫雪铲冰工作提高了速度和效率。当然,在北京的一些地方,延庆和昌平,灾情仍很严重,政府部门的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仍不能掉以轻心。

自然力面前,灾害有时是不可抗拒的,但人们的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对于城市财产的损失,并极力避免城市中人的生命损失。城市管理经验的累积和进步,从来都不是凭空满格的,对任何突发状况都能够做到料事如神,算无遗策,对于政府公共部门而言,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期望。但每一次之后,我们在下一次都可以做得更好、更全面和更人性化,这就是进步。在昨日召开的应对强降雪天气紧急视频会上,北京市代市长王安顺强调,这场雨雪天气是“7·21”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考验。开设应急避难场所、公共交通疏导,动用公共资源全力应对灾情等等,北京的应急预警机制虽难言完美,但进步是实实在在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警做到了前面和全面,损失就会被降低至最小,能否有一个详尽周到的预警和应急方案,体现着城市管理的水平,其实也就是市民对于市政部门的合理要求。我们看到,在稍早前世界城市纽约遭遇了超级风暴“桑迪”的过境,暴雨之下城市损失惨重,内涝场面也随处都是。纽约这座世界公认的头号世界城市,排水设施也存在着种种不足。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大概不会有无懈可击的城市基础设施,但可以有高效全面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只要这套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即使在特大自然灾害中城市遭遇了损失,城市和人心也不会被击垮。透过纽约反观北京,我们看到,北京在预警、应急机制建设上日益完善,在很多方面与纽约并无明显差距。

面对自然灾害以及突发状况的预警和应急机制,着实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而这个机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一次的考验,都会成为下一次的经验。政府很忙碌,城市很平稳,市民很坦然,这就是一个城市的进步和希望之处。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2/1105/15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