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如何看待“因焦裕禄而倒霉”
如何看待“因焦裕禄而倒霉”
7名孩子因大火殒命,兰考当地官员面对媒体的质疑说道,“倒霉就倒霉在焦裕禄,因为他,兰考很出名,大家都盯着,都在对比”。
现在的官员也是不惮于说出真心话和“大实话”了,前有官老爷质问记者,“是为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后有官大人发飙,“局长很不值钱是不是?你随便的群众就打我电话”。直至脱口而出,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也视做“负资产”,惹得新华社在微博上拍案而起,“岂有此理!”还是道哥有先见之明,七年前就在《疯狂的石头》里替大家把想说的话说了:素质,注意你的素质。
大火之后,反思多多,“倒霉说”的反思也是一种反思,那就是没有任何反思。在我们看来,当地干部愧对焦裕禄。但有些人压根儿就没这觉悟,觉得焦裕禄愧对自己才是,名气没带来多少招商引资,却带来没完没了高标准严要求的监督,恨不得对记者喊上一嗓子,你才是焦裕禄,你们全家都是焦裕禄。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如果有的官员不想当或做不到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那么就要由制度来保证硬约束,来保证即使你不是优秀的干部,也至少是一个合格的干部,看见弃婴心会痛,看见袁厉害会自责,职责失位会纠正,做不到感动老百姓,至少要对得起纳税人。道德感召允许失效,但制度约束失效不起。
但凡秩序的管理,无非规范和典范两种,前者是纪律,是常识,是底线,是法律,后者是榜样,是典型,是各种“感动中国”和“道德模范”。焦裕禄毫无疑问是正能量,但正能量是软约束,对于有些官员,这是敬而远之的神龛,口可惠而实不用至。模范树得再多,终还需要踏踏实实地在人民监督政府的制度建设上有所建树,终还需要依靠规范在约束官员的行为。不求干部尽善尽美,但求干部无愧于心。因此,有别于典范,规范要求官员达到的层次,是君子,而非圣人,君子可期,圣人不可期。
道德再崇高,只有人民监督才更靠谱。只有让人民既有权利又有权力监督政府官员,后者才会被倒逼出服务的意识和公仆的心态。否则,舆论的激愤,无非是千百年来“尔禄尔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的重复。新华社就算是把案子拍断了,人民日报就算是给民政部打150通电话,也是干瞪眼。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这位官员口中所说的“倒霉”,不就是“官不聊生”吗?因为都在盯着,出了事没法大事化小,盖豪华办公楼没法掩盖,种种劣政懒政一一被刨根问底,官威何在?官谱何在?官架子又何在?在其看来,还不算倒霉吗?权力总是在没有制衡和监督的情况下才会跋扈和越界,官不聊生一些,民自然就容易聊生一些。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3/0117/158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