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别把空谈当风度

别把空谈当风度

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都在陆续召开“两会”,针对不足和问题各抒胸臆,用一句时髦了很久的话来说就是正能量扑面。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建言本身都带着戏谑的成分,尽管人们对此不屑一顾,不值一说,但经年累月,在公众看来很搞笑的发言,让“两会”这样一个很严肃的议政参政场合飘出些许花边雷语,实在不该。

很多的发言让人忍俊,让人瞠目,比如官员不是老百姓的奴隶,比如要给官员太太发夫人补贴。甚至,竟有人大代表呼吁引进“鞭刑”,对男性犯罪分子施用,以形成对犯罪嫌疑人长期的威慑力。自辛亥革命后,在法律上已经废除了肉刑,如今要重新拾掇起,是要对与时俱进反其道而行之吗?法律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有多么残酷,而在于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几何。司马迁在酷吏列传的开篇就援引老子的话,点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严刑峻法并不能吓走犯罪嫌疑人,而在于伸手被捉的几率有多大。

“两会”就是让代表委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这种言,是在认真做准备和调研的基础上发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代表委员是在代替公众行使监督权力、参政议政的职责,但一些人却角色错乱,要么向权力抛媚眼,要么满嘴跑火车,要么随性摆龙门阵,全然忘了自己是代表民意而来,以为自己就是代表自己而来。

前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对于行政官员的空话套话官话,公众自然是排斥和反感的,因为若任其滋生,干群之间的疏离感将无法缝合。固然,空谈的官员是误国的,可空谈的代表委员,难道不也一样是误国的吗?正所谓国家有任务给你,想听你的真知灼见,公众也有任务给你,想你说出心声和民生。众所周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而制度效果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看行使制度权力的代表委员的作为如何。如果一些代表委员不积极,随大溜,只把其当做自己的一项荣誉,一顶红帽子,我们的制度优势又谈何发挥呢?一些代表委员满足于提出不疼不痒的提案议案,满足于治私权力紧而治公权力松的提案议案,这样的“空谈”岂不是同样的误国。

历史上有所谓的魏晋风度一说,不乏嵇康这样的真名士,但也有相当多的士族,位居高位而以实干为耻,以清谈玄学为荣,把议事厅搞成了艺术沙龙,个人倒是洒脱了,却置国家于危卵,最后的历史结果大家都知道,北伐不济,最后连偏安都不得,落下个刘禹锡诗中“金陵王气黯然收”。无论是以史为镜,还是以中国梦为远景,代表委员都需要认真对待“两会”,端起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尽可能的条件和环境下,用自己的权力来争取权利。如此,才是我们“两会”制度所期盼的实干代表委员,才是我们“两会”制度的应有之义。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3/0131/15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