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重建社会信任,贵在法律被尊重
重建社会信任,贵在法律被尊重
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
社会的信任度高,是国家发展最大的资产,反过来说,如果信任度不够,就成为国家发展最大的成本。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和法治经济,导致市场失灵的诸多因素中,信任成本高企导致交易崩溃就是其中一例。所以说,社会总体信任度的下降,不仅仅是一个“务虚”的问题,而是一个“务实”的问题。
社会信任度下降,人们是有一些感受的,日常生活消费中所遇到的欺诈和忽悠屡屡见诸报端,而诸如小悦悦、南京彭宇等事件,既印证了人们的感受,更恶化了这种感受。每每这个时候,人们就忍不住脱口而出几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话。
我们应该直面中国社会当前的信任度下降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沉湎于这种负面情绪而不能自拔,导致对积极的事情玩世不恭,对消极的事情则一副“早知道会这样”的口吻,最后都“信仰”了犬儒主义,如此,社会将失去改变的力量。须知道,负面情绪是极容易放大的,而一旦进入到负面情绪里,就在心里形成信息屏障机制,只想看到类似的负面新闻,而不想看到与之相反的、积极的新闻,在详细了解之前就自动过滤掉。如果把这个世界想成一团漆黑,人与人之间都不可信任,是“人与人是狼”的丛林战争,既不是实事求是,更在无形中消解着积极者的努力。
对此,最重要的是行动,而不是袖手在一边,看这种情况还能够坏到什么份儿上,以显示自己早已洞悉世事,以安抚自己不作为的态度。正如我们一再引述的,你光明,中国就不黑暗。任何一个人的积极行动,哪怕是轻微的,都意味着我们这个国家可以更好一些。
重建社会信任,只有两个东西能够完成这样的工作,一是政府的公信力,另一个则是法律的权威。事实上,这两者是有关系的,政府最大的公信力,是来自法律的权威,行政以法律为准绳,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只有法律是一把直尺,能够一量到底,这在中国这个古老社会从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之际,可以让所有身在其中的人有所参照,有所鼓励,有所忌惮,有所惩戒,公平本身就是力量。如此,整个社会的信任度自然会提高,人们不需要费力去琢磨要不要相信所有人,只需相信法律即可。法律被尊重,被执行,那些“劣币”商家就无法承受欺负消费者的成本,人们只有在市场交易中能够感受到这种信任,才会在更广的社会范围中去信任他人。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3/0218/160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