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推荐 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AB面
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AB面
外贸数据表面向好,但背后隐忧不容忽视。昨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5.37万亿元,涨幅连续第7个月收窄,维持了8个月的贸易顺差则进一步扩大了5个百分点。但同样也应看到,在国际市场低迷、国内成本高企等因素围剿下,外贸“下半场”依旧难言轻松,曾被寄予厚望的人民币汇率调节模式也被证明作用有限,重重压力下,如何把握住四季度外贸航向,将是对宏观调控的一大挑战。

8月外贸数据回温
从具体产品来看,机电产品出口有所下降,纺织品等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铁矿砂、原油和铜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而民营企业继续成为最具活力和出口潜力的经营主体,今年前8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5.94万亿元,增长4.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8.6%,较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8月当月的外贸数据呈现进出口涨幅分别达到5.9%和10.8%,出现了难得的“双增长”态势,同时也维持了今年以来的贸易顺差。业内普遍认为,8月进出口表现总体好于预期,外贸压力得以缓解,这与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向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创新驱动力增强等因素密不可分。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自今年1-2月进出口创下近七年来最大月度降幅后,我国外贸逐步向好,进出口总值降幅已由12.6%收窄至1.8%。出口端的表现更为亮眼,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出口产品的全球份额已由12.9%升至14.6%,而这是198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统计相关数据以来的最高比例。
实际上,为缓解进出口困局,已有多项刺激政策先后落地。其中,国务院于今年5月印发了《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境外服务保障体系,同时部署开展并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
“即使面临多重压力,作为一个贸易大国,中国的综合竞争力依旧突出”,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尽管劳动密集型产业遭到了东南亚国家的挑战,但经过多年积累,我国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近些年又通过机器换人的战略提升技术,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家电、重机械等高端产业也开始崭露头角。
此外,近期我国对外投资井喷,海外承包工程也带动了部分原材料、机械的出口,而随着国内自贸试验区试点扩容,与韩、澳等国互设自贸区,“短期内,中国出口强劲势头仍将保持。”
衰退性顺差引担忧
然而,近几个月进出口数据的回暖,并不代表我国外贸已彻底走出泥潭。今年前8个月进口、出口涨幅依旧双双下降,进口下降更甚,由此产生的贸易顺差被业内称为“衰退性顺差”,意味着未来出口企业仍将在汇率、成本、产品、信心等方面遭遇挤压,残酷的淘汰赛还在继续。
与此同时,国内综合成本持续攀升,劳动力、土地、运输、环保等成本连年提高,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使得不少外资企业纷纷外迁。另一方面,近年来全球产业链开始重新布局,制造业中全球化趋势收缩,本地化生产制造比重提升,这也致使国际贸易增速明显下滑,连续4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这对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的中国来说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王东堂此前公开表示,今年3月以来,我国出口降幅已经连续收窄,但从全年看,外贸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阻碍因素包括国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综合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而在订单和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同时,贸易摩擦也在逐渐增多”。
在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看来,8月外贸数据虽然显著好于预期,但更多是基数原因导致,并非内外需的实质性好转,“进口大幅回温的根源在于供给侧改革推进下,部分行业去库存后面临大量补库存压力,由此带来了矿石、原油、煤炭等进口的大幅增长,但这种补库存周期能否持续仍需观察”。白明也认为,目前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各国经济复苏困难,贸易保护主义随之抬头,总体而言,我国外贸外部压力未缓解,内生竞争力也尚薄弱,距离回温、向好仍有很长的距离。
人民币贬值提振作用有限
在分析外贸状况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一直备受关注,甚至一度被推定为是左右进出口走势的核心因素之一,自去年“811汇改”以来,多个月份的进口数据疲弱,而出口数据超预期增长,人民币贬值似乎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汇率实际上很难成为促进外贸竞争力的工具。
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肖磊表示,人民币贬值对贸易的提振作用其实非常有限,近一年人民币贬值了10%,看上去对出口支持力度很大,其实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还是我国劳动力低廉和加工贸易类出口规模较大导致。
以8月为例,肖磊认为,出口再次超出预期,和大宗商品回暖以及去产能有关,我国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钢铁出口国,8月钢铁行情上涨不少,直接拉动了出口量。外需对拉动出口也起到很大作用。此前韩国公布8月出口同比0.1%,是年内首度转正,结合我国出口数据,可见8月全球需求总体较为强劲。
而从汇率来看,虽然整个8月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均出现贬值,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单月下跌1.06%,令我国对美国、日本、欧盟出口均有所好转。但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贬值并非只是在8月才出现,今年上半年,如1月、5月、6月等月,人民币多次因美联储加息、英国脱欧等事件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贬值,但出口的数据表现并不如8月抢眼。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全球总需求水平收缩的背景下,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为了保护本国商品和就业市场也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都将削弱人民币贬值给中国出口商品带来的价格优势,对出口的拉动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汇率对贸易提振作用的有限,还体现在进口方面。按照理论,人民币贬值应该抑制进口,但8月进口数据同样超预期的增长。肖磊表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原油、高科技芯片等产品方面进口量较大。也正因汇率并非促进外贸竞争力的最佳工具。不少业内人士预测,8月进出口数据的这一回暖延续性不会特别大。因为,外部经济体的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尤其是我国最大出口市场美国和欧盟的经济数据仍然不算乐观,所以外需方面很难有大的改观。内因方面,低劳动成本已经让企业感到承压,产能和加工贸易类产量也不可能一直持续,所以出口型企业要想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关键还是在于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
谈及未来一段时间外贸可能的走势,白明坦言,考虑到外贸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渐释放,加之国际贸易出现积极信号,今后一两个月内中国外贸仍将保持增长态势,进口增幅可能收窄,“但韩国最大、世界第七大海运集团韩进公司近期申请破产保护,或将给中国外贸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北京商报记者肖玮 张畅 程维妙
责任编辑:肖玮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0908/16057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