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推荐 中国成资本净输出国意味什么

中国成资本净输出国意味什么

2

QQ截图20160922234526

中国资本正逐渐成为世界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昨日国新办举行的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发布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披露,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3年实现快速增长,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首次成为了资本净输出国。在业内看来,今后中国资本出海将拥有更多国际话语权,而世界经济也将受益于多项中国尖端技术,在更多领域实现结构重构。

多因素支撑资本出海

“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发展是国内外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张向晨坦言,随着国际主要发达经济体总体经济复苏,对外国的投资需求增加,无论是发达的经济体和发展中的经济体,为了吸引外来的资金也出台了一些投资便利化的措施,这些从外部环境上便于中国的企业“走出去”。

而中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这为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就国内而言,“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政府简政放权等一系列措施都激发了企业对外投资热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也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为实现国际化经营和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根据市场条件和自身战略需求,非常有意愿在国际市场上谋求更好的发展。

另外,张向晨解释,中国欢迎外资企业到国内来投资兴业,且中国始终是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我更愿意从一种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待,把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看成一个大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上,无论是民营还是国有企业,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都能够找到最好的投资机会。”

在中国企业密集出海之后,如何保障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良性循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提到,要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的政策优势。“目前,中国对外投资资本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国家,下一步,中国可通过‘一带一路’国家向纵深推进,将中国优势产能向国外投资,加强中国国际产能合作,将高铁、高新技术装备等优势产能向这些国家落地,项目落地后投资落地,从而在对外投资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占当年流量总额的13%,达189.3亿美元,同比增长38.6%,是全球投资增幅的2倍。

中国资本买全球

为本国企业创造更好对外投资环境的同时,中国资本的大规模出口,势必也将导致国际市场诸多领域结构的调整乃至重构。

以中国高铁为例,目前我国高铁里程已突破1.9万公里,居世界各国高铁里程排名的首位,高铁动车组保有量达到2100多列,约占世界高铁动车组保有量的50%。与此同时,凭借资金、成本、工期、政策四大优势,中国核电建设也搭上了出口快车。早在去年10月,中广核和法国电力集团就在伦敦正式签订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投资协议,共同投资兴建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成功出口英国标志着中国核电技术已达全球先进水平,继高铁之后再次成功打造高端制造又一“名片”,而未来中国核电技术有望复制高铁技术成功路径,在发达国家完成技术验证后实现全球推广布局。

“此前的中国是贸易大国,但不是投资大国,单纯的商品输出导致对外贸易并不平衡”,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随着我国海外投资、并购大步赶上,中国资本终于能两条腿走路,也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活力。”

“走出去”不忘“引进来”

然而,面对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的现实,有分析断言,这与中国吸引外资能力减弱,对外投资一味壮大形成的剪刀差有关。此前还有个别组织接连抛出了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对中国现有营商环境也持质疑态度。

“近期我国发起的针对国外产品的反倾销诉讼也成抬头趋势,部分外商企业察觉优惠减少,确实可能产生抱怨”,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表示,“此外,随着国内劳动力水平逐渐上涨,一些比较依赖低成本和优惠政策的外资企业确实遇到了经营困难,部分企业盈利水平下降。”

诚然,当前外商投资营商环境确实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姿态却不会改变。在白明看来,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吸引外资给予外国企业多项超优惠待遇,对于国内企业并不公平,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收回过分的政策优惠是理所应当,国外机构的批评立不住脚,“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投资环境不仅包括政策扶持,随着我国针对外资的基础设施优化,办事效率提升,外国企业在中国能享受到更多元化的便利”。

北京商报记者 肖玮 张畅 实习记者 张利涛/文 李烝/制表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0923/1619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