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杨溪今日评 公务的士,切忌新瓶旧酒
公务的士,切忌新瓶旧酒
近日,福州公交出租汽车公司推出100辆“公务的士”,为公务员提供公务用车定制服务,并可以为公务员家庭用车提供服务,乘车人员可以享受8折优惠,但必须要出示公务员证件,才可以搭车。
无利不起早,企业在市场中发现商机,向特定人群提供定制服务,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福州市发改委车改办负责人也表示,“公务的士”是企业自身设计的方案,完全属于市场行为,政府没有参与。但在公车改革的“显微镜”下,“公务的士”的问世仍旧引起了轩然大波。究其原因,公众所担心的无非是公车改革是否会因此而开倒车。
2014年7月16日,我国启动了公车改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事实上,公车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取消官员职务消费中的“公车特权”。过去两年间,从中央到地方,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然而,如今福州这100辆1.8T行政版的帕萨特贴着“公务的士”的名牌上路,在时间、安全性等服务品质上与普通的士区别开来,实在难逃以市场之名行特权之事的嫌疑,遭舆论开撕也是情有可原。
公车改革之后,公务出行发生变化,这是必然的。但城市道路拥堵、出行不便不只是令公务员头疼的问题,全社会都在饱受困扰。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福州市共有出租车6445辆,常住人口750万,每万人出租车拥有量是8.59辆,在31个省会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在这个背景下,实在没有必要也没有充分的理由,专门腾出一些资源,用所谓的“公务的士”来服务公务员群体。
更何况,公务车改革之后,机关单位专属的公务用车虽然减少或消失了,但交通补贴已经发到了每一位公务员手中。而另一方面,无论是传统的巡游出租车,还是刚刚获得合法身份的网约车,亦或是高度普及的私家车,可以说,越来越丰富的出行方式已经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如此一来,只针对公务员这一特定人群提供所谓市场化的“专车”服务,甚至提供折扣,如若不是对普通公众的歧视也是对权力阶层的变相授以特权。
言必信,行必果。做人如此,政府执政更应如此。既然喊出了公车改革的号子,就不能打退堂鼓,更不能耍花招。与权力相关的利益,必须成为禁区,这是一个常识。补充公务出行的市场化方式可以有,但绝不能用“公务的士”的新瓶装着公车特权的旧酒。要消除质疑,惟有公开透明。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账本摊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只有让公众亲眼看到地方政府、各部门预算中不再出现不必要的公车预算,清风自来。
杨溪
北京商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尹文武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0927/1623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