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推荐 碳税征收将按下重启键

碳税征收将按下重启键

从开始研究到备受争议,再到被财政部公开否决,碳税出台之路可谓十分“坎坷”。半年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明确表示我国不会设立碳税,半年后,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又透露出了碳税开闸的新信号。蒋兆理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与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税务总局及其他相关部门积极研究,进行着启动碳税前期的准备工作,换言之,2020年后,除了被纳入碳排放企业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外,那些没有加入碳交易市场的企业也将接受缴纳碳税的义务。 

碳税图

碳税征收口径再变

公开资料显示,碳税,即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种,通常开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具体的征收方式主要是针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近十年,我国有关碳税即将出台的传言层出不穷,但最终政策却一再“爽约”。至今,这项政策到底能否成形,又将在何时出台,答案仍是十分模糊的。

在本次的论坛上,蒋兆理明确表示2020年后除了被纳入碳排放企业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外,那些没有加入碳交易市场的企业也将接受缴纳碳税的义务,让业界重新燃起对碳税开征的信心。不过,也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碳税启动的时期、方式并没有纳入相关部门本阶段重点研究的议事日程,2020年政策就如期上轨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随着大幅提高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力度愈发成为各界共识,此前,业界有观点认为,我国应将碳税独立在环境税之外。2012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在上报财政部的方案中也提出,碳税应不再被视为环保税之下的“二氧化碳”税目,而是独立税种,“环保税、碳税两税齐征并不会影响税率,因而不会导致企业税负过重”。

然而,近两年,有关碳税到底是否应单独设立税种的争议逐渐增加,就连原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此前也曾表示,决策层对于碳税的认识并未达成一致。而去年6月公开征求意见的《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中也未涉及碳税的相关内容。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环境经济部主任葛察忠解释称,尽管财政部力推碳税,但发改、财政和环保三部门之间对此认识并不一致。“二氧化碳”不属于污染物,由发改委主管,与污染物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无法沿用“费改税”的思路。“二氧化碳”是否征税的问题不仅涉及到与国内碳交易制度统筹的问题,也涉及到国际气候谈判和对外贸影响等复杂问题,所以《征求意见稿》暂未规定。还有行业人士进一步透露,虽然环保部倾向于将碳税纳入环境税这一观点,但国家发改委却希望将碳税单独设立,归属国家能源局的监管范围。 

欧盟曾力推征收航空碳税

                                                                                                 欧盟曾力推征收航空碳税


碳税、碳交易并非叠加负担

     不论2020年碳税是否能够如约上马,从长远角度来看,业界对开征碳税的预期还是保持在较高水平的。而市场对于增设碳税争议声不绝,主要是因为企业大多担心碳税会为经营造成较重负担。

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中明确,根据测算,短期来看,征收不同税率的碳税和能源税会引起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带来GDP的下降,但这两种税收政策对GDP的损失不会超过0.8%,属于可承受的水平。

即便如此,人们仍然质疑在碳交易即将全面展开的背景下,企业已经为购买碳配额买了单,再开征碳税是否属于重复缴费,形成叠加负担。蒋兆理介绍,根据部署,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步骤将分为多个阶段,2014-2016年是全国碳市场的准备阶段,2017-2020年将是全国碳市场启动的第一阶段,2020年以后将进一步扩大碳排放权的交易范围。目前,我国石化、化工、电力等八大行业中年消费化石能源10000吨以上的企业都被纳入到交易之中,2020年后,碳交易纳管范围将进一步拓宽,一方面将扩大到八大行业之外,同时八大行业内企业门槛将继续降低,年消费化石能源5000吨以上的企业都将被纳入碳市场。

而上述知情人士却告诉记者,从蒋兆理对于碳税相关表态不难看出,碳税是为了覆盖碳交易所覆盖不到的群体而缴纳的,虽然征收对象应该是面向广泛的排碳单位,但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等国的经验,将两项政策并行实行,比如被纳入碳交易范围的企业碳税可以适当减免等。无独有偶,此前也有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研究报告表明,根据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为了保护我国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国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时期对受影响较大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建立健全合理的税收减免与返还机制。但是,能源密集型行业享受税收优惠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如与国家签订一定标准的二氧化碳减排或提高能效的相关协议。另外,对于积极采用技术减排和回收二氧化碳,并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

不过,五六年前也有消息称,国家成立的专门课题组提出,碳税征税范围和对象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消耗化石燃料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因此碳税的征收对象实际上最终将落到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等化石燃料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表示,对于企业来说,税首先是“大棒”,征收碳税,像钢铁这样的高耗能高碳行业确实会受到负面影响。但在研究碳税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不增加企业总的税负,让碳税更多充当“胡萝卜”的作用。 

任重而道远的碳税政策

   从十年前到现在,专家对于碳税政策制定进程的评价普遍都是“任重而道远”,需要“从长计议”,因此,前文所提知情人士更直言,碳税从拿出一份各部门都认可的方案到最终获全国人大通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比如在碳税价格的确定上,各界始终就未能形成统一的意见。公开资料显示,每消耗1吨原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为1.9吨,消耗1吨原油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3吨。为此,财政部有关课题组建议,中国的碳税最终应该根据煤炭、天然气和成品油的消耗量来征收。碳税在起步的时候,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征税10元,到2020年,碳税的税率可提高到40元/吨。而环保部规划院课题组则建议,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征税20元,到2020年可以征收50元/吨。具体而言,煤炭(每吨)、石油(每吨)、天然气(每立方米)分别征收11、17、12元的碳税。最终,此前我国公布较早版本的《环境保护税法(送审稿)》中则“粗线条”地将碳税税率设定为10-100元/吨的区间。然而即便如此,这一方案还是因受到争议过多,为避免影响《环境税法》出台进程而被从最新颁布的草案中删除。

此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主任周宏春还曾担忧称,从政策效果来看,碳税虽然可以引导工业企业朝着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迈进,但不一定能决定着减排目标的实现,碳税选择什么整谁载体,需要什么配套措施等,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报告》也直言,在中国,除了政策规定强制执行和各种合法与非法的费用、罚款以外,因为没有从法律上界定二氧化碳的属性,现在还无法像征收环境污染税那样征收碳税,而是以资源使用税等方式间接征收以控制碳排放。因此,《报告》建议,要制定和实施碳税或环境税,必须首先提供法律依据,界定二氧化碳是污染物。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0928/1626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