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推荐 我国查处175家环境违法钢企

我国查处175家环境违法钢企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张畅)眼看年底将至,各省年初立下的“军令状马上要“盘点交账”,各地钢铁去产能开始呈高压态势。昨日,国家发改委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新闻通气会,会议披露,截至今年9月中旬,我国共发现175家钢铁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已做出处理处罚。而在能耗方面,接受检查的568家钢企中,有59家存在部分生产工序能耗不达标或无法核实的情况,已经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在上半年去产能进展不顺的情况下,弥合钢铁行业需求资金缺口、确保下岗员工再就业成为当务之急。

据了解, 近期各有关地区已将钢铁行业列入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截至9月18日,全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共对1024家涉钢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合计5527次,发现175家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并出具了处罚决定,对3家企业责任人实施行政拘留,2家企业实施停业关闭,29家企业实施停产整治,23家企业实施限制生产。

根据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今后五年内,我国将继续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并实现行业兼并重组的实质性进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多部委先后投入到钢铁去产能大潮中。

其中,今年5月前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部署开展了国土、环保、能耗、质量、安全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各相关部委通过出台配套政策、地方自查、执法专项行动、联合督查等形式集中化解过剩产能。随后在8月下旬,由国务院牵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十部委组成的十路督查大军开赴各省,实地督查钢铁去产能进展。

多措并举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钢铁去产能任务仅完成全年目标的47%,但钢铁产量却累计增长1.9%,其中产钢大省河北仅完成目标任务的35%,还有超过10省份钢铁去产能工作甚至尚未实质性启动。对此,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公开喊话称,各省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就是军令状,年底要一一“盘点交账”。

“距离年底只有三个月了,发改委这个时候公布处罚结果,无疑是释放去产能提速的信号”,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和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同时也是警惕某些地方政府莫存侥幸心理,化解过剩钢铁产能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林伯强直言,当前化解过剩产能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不足,关停多余厂房、安置下岗工人、恢复生态等等措施都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但不少企业无法承担这笔支出,政府的补贴也无法完全覆盖。因而尽快扭转行业的亏损现状是当务之急,可以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来扩大内需,以尽快弥合钢铁企业的需求缺口,改善企业经营状况。“虽然任务艰巨,但各政府下定决心依旧能够完成使命,实际上今年只是多领域去产能的起步,2017年、2018年我们面临的挑战还会更加严峻。”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0929/1627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