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推荐 商务部:快速增长成今年对外投资主旋律
商务部:快速增长成今年对外投资主旋律

一系列利好政策刺激下,中国资本在国际市场拥有了更多话语权。昨日,商务部召开例行发布会,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披露,今年1-9月,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8827.8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对外投资额。其中,9月当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062.9亿元同比增长56.9%,相较于8月涨幅扩大超过四成,沈丹阳直言,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了今年中国对外投资的主旋律。业内认为,面临欧美发达国家的强劲竞争,未来我国对外投资还需更多倚重“一带一路”战略及沿线国家,推动形成良性合作交流机制。
投资脚步提速
全球对外投资收缩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却凭借稳扎稳打实现了对外投资的逆势增长。数据显示,1-9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653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中企对外承包工程也接连签署多项大单,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12个,较上年同期增加33个,涉及的行业多属我国传统优势行业,如电力、通讯、房屋建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建设等。其中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1个国家共新签合同4191份,合同额745.6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一半。
而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市场服务方面逐步掌握产业链主导权,国内资本在海外市场产业并购速度显著加快,涉及领域不断拓宽。今年1-9月,国内企业共实施海外并购项目521个,实际交易金额674.4亿美元,涉及67个国家和地区的18行业大类, 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并购金额。此外,国内企业收购对象也从资源能源和制造业巨头,延伸至高科技、医疗和零售企业,诸如复星集团斥资12.6亿美元收购印度格兰德制药公司,海尔集团以56亿美元的价格交易整合美国通用电气(GE)旗下家电业务等。
与此同时,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企业在36个国家在建初具规模的合作区77家,累计投资233.9亿美元。其中,在20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建的56家合作区累计投资179亿美元,入区企业1045家,总产值475.4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9.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6.3万个。
“实际上,今年年初以来,伴随着多项重大并购案落地,我国对外投资逐渐迈上快车道,9月的强劲表现是一个缩影”,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研究室主任张建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2014年9月商务部正式发布《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明确将企业对外投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有效助推了我国企业“走出去”。
在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看来,“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落地也成为了我国对外投资的一剂强心针,“目前,中国对外投资资本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国家,今后还可继续纵深推进,将高铁、高新技术装备等优势产能向这些国家落地,项目落地后投资落地,从而在对外投资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民营企业“挑大梁”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此前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也不难看出,在国内市场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民间资本,也逐渐挑起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大梁,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一支重要力量。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至2014年,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额合计650亿美元,年均增长15.2%,比国内整体对外并购的增速高了将近6个百分点。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此前还透露,去年非公企业境外并购金额占当年境外并购金额的75.6%,在数量和金额上均首次超过了公有经济的企业,其中中国企业对外收购的前12大项目中,民营企业开展的收购占了6宗,而民营企业和地方企业主导的境外收购,在数量上也占据了将近9成。
虽然正缓慢成长为“走出去”的主力军,但在如何参与全球资产配置与更好国际化上,“看不清、摸不透”的困惑与考验存在于很多环节,成为民资必须跨越的障碍。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要下好这盘棋,国内民企必须以创新的眼光看待海外资源,以全球视野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过去谈到‘海外资源’,民资的目光往往局限于矿产、基础设施以及中下游的一些产业,略显短浅,今后企业需要用创新的眼光来看待海外资源,把当前中国对外的最大倡议“一带一路”,同中国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他同时提醒,企业还应利用资本与人才的国际化,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从低端向上提升,用先进技术来解决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的问题。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面对“一带一路”带来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机遇,中国企业要提升国内标准,同时加快推进中国标准走出去,开展标准互认,增加在国际标准体系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
不过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来,我国外贸发展过程中遇到国际市场外需低迷、贸易壁垒等多种阻力,而作为高度关注投资和营收状况的民企,在对外布局过程中表现更加谨慎,在投资产业方面,也更倾向于劳动密集型等投资小、收效快等产业,“反倒是央企和国企由于面临硬性制度和任务指标等约束性条件,更多着眼于绩效考核,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无收效投资的风险。”

面临多方制约
虽然对外投资加速带来一系列明显利好,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忧,未来中国对外投资可能进入增速减缓的周期。白明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对外投资增长势头会继续持续,但是保持长时间较快增速的情形会受到多方约束,中国对外投资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但是整个国际市场有限,当未来国际市场达到饱和状态后,势必会影响中国对外投资速度。此外,发达国家优势明显,国际竞争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对外投资还受国际关系、国际法律法规、国际贸易形势、中国产业分工布局、国际市场竞争等多方因素限制。”
分析认为,面对未来国际市场可能存在的各种约束条件,国家政策和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需更加谨慎。例如在国际经济复苏低迷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抓手,未来在对外投资方面,中国需更多倚重“一带一路”国家,而企业在对外并购过程中,则需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看齐。白明也指出,短期内,直接投资相对并购而言,虽然存在投资规模大、资金周转时间长、收效缓慢等问题,但长期而言,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起到整体提升的效果。
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除了要重视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水平外,还需通过国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带来发展。企业“集团式”出海,不仅拥有企业产业链条式发展带来配套设施的规模优势,还能够有效解决海外投资企业在法律法规等遇到的难题,有效解决企业合理诉求。白明表示,境外经贸合作区不仅能够有效规避企业投资盲目跟风的风险,还能够在企业间形成良性的合作交流机制,“例如中国在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建立了经贸合作区,柬埔寨也提出要将西哈努克港打造成为中国的‘香港’,今后中国在西哈努克港甚至柬埔寨会拥有更多的外贸合作伙伴,甚至能加速中国企业并购的国际化进程。”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张畅 实习记者 张利涛
责任编辑:蒋梦惟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1018/16445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