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推荐 顶层设计定调,我国健康服务业规模2030年将破16万亿!

顶层设计定调,我国健康服务业规模2030年将破16万亿!

健康产业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昨日晚间,中国政府网全文刊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各项主要指标,涵盖健康水平、环境、健康服务保障等各方面,比如202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要稳定在77.3岁,2030年则提升至79岁。值得注意的是,《纲要》还明确了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即2015-2020年,总规模要在8万亿元以上,2030年达到16万亿元。

有统计机构此前曾发布分析称,近年来,我国健康产业规模一直保持稳步上涨的态势,去年总规模已达到近3万亿元,然而即便如此,该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规划》提出的目标以及发达国家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数据显示,美国2011年大健康相关人均消费为100美元,而我国同期人均消费值仅为7美元。

为此,《规划》特别单列一章部署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规划。在医疗方面,将优化多元办医格局,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鼓励医师利用业余时间、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逐步扩大外资兴办医疗机构的范围。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支持保险业投资、设立医疗机构,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

《规划》还结合目前市场的新需求、新业态提出,要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制定健康医疗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业配套发展。

而在我国相对已有基础的健身领域,《规划》明确,各地将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培育多元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推动体育项目协会改革和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加快开放体育资源,创新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

另附: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

领域:健康水平 指标:人均预期寿命(岁) 2015年:76.34 2020年:77.3 2030年:79.0

领域:健康水平 指标:婴儿死亡率(‰) 2015年:8.1 2020年:7.5 2030年:5.0

领域:健康水平 指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015年:10.7 2020年:9.5 2030年:6.0

领域:健康水平 指标: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2015年:20.1 2020年:18.0 2030年:12.0

领域:健康水平 指标: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2015年:89.6(2014年) 2020年:90.6 2030年:92.2

领域:健康生活 指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015年:10 2020年:20 2030年:30

领域:健康生活 指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亿人) 2015年:3.6(2014年) 2020年:4.35 2030年:5.3

领域:健康服务与保障 指标: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2015年:19.1(2013年) 2020年:比2015年降低10% 2030年:比2015年降低30%

领域:健康服务与保障 指标: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015年:2.2 2020年:2.5 2030年:3.0

领域:健康服务与保障 指标: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2015年:29.3 2020年:28左右 2030年:25左右

领域:健康环境 指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2015年:76.7 2020年:>80 2030年:持续改善

领域:健康环境 指标: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2015年:66 2020年:>70 2030年:持续改善

领域:健康产业 指标: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万亿元) 2015年:-  2020年:>8 2030年:16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1026/1657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