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推荐 北京市卫计事业“十三五”规划出炉 5年内超万名医生实现多点执业
北京市卫计事业“十三五”规划出炉 5年内超万名医生实现多点执业


北京医疗领域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医改、资源纾解加速迫在眉睫。昨日,北京市卫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并解读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目前北京存在卫生服务供给机构与社会需求不匹配、资源存在结构性失衡等问题,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北京卫生计生工作的各项主要指标和具体工作安排,比如到2020年,北京每千人口床位数将要达到6.1张,多点执业医生不少于1万名以及建设不少于50个医联体等。而且《规划》部署了多家重点医院迁建、建设分院和压缩原址医疗规模的规划,市中医医院、市口腔医院等民众看病需求集中的医疗机构初步选址规划范围已基本确定。
5年内超万名医生实现多点执业
分级诊疗、医生多点执业既是本市医改推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重要手段。《规划》透露,截至去年底,北京全市医师多点执业注册数累计达8173人,第一执业地点以公立三级和二级医院为主,第二执业地点以民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为主。但《规划》也提出,目前北京三级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三级医院一号难求,基层卫生机构对人才吸引力不足、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部分资源闲置等现象仍然突出。仍存在分级诊疗制度不完善,卫生资源利用总体效率不高的问题。基层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儿科、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领域的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因此《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北京要全面提升基层诊疗服务水平作为建设合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卫生投入向基层倾斜力度,2020年,基层诊疗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比例不低于65%。鼓励二、三级医院专科医生多点执业,多点执业医生不少于1万名,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供给。研究探索护士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方式。
而且,《规划》还提出,“十三五”期间,北京将探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以转诊体系建设为重点,深化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引导医联体核心医院与合作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签订集体多点执业协议。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北京已形成43个区域医联体,包括43家核心医院和440家合作医疗机构。根据《规划》,2020年,北京将成立不少于50个医联体,实现辖区居民医联体服务全覆盖。医联体内三级大医院预留30%号源用于社区预约转诊。对预约上转的非急诊患者,在24小时内安排就诊,特殊情况不超过48小时。医联体内向基层医疗机构、慢病医疗机构转诊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整体来看,《规划》中涉及多点执业、分级诊疗的内容还是相对稳健的,大多数计划也都是之前已经提出或正在试行的,整体还都普遍在国家制定的医改大框架下,没有脱离框架来运行。”上海交大卫生政策与医务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兆平表示。不过他也提出,《规划》中有关“研究探索护士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表态,可以看出北京对相关政策还是会进行突破和率先尝试的,为护士多点执业铺路。而对于医联体的规划,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解释称,目前北京市内的医联体主要是松散型的联合,未来要探索组织架构要让内部的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上级医院形成更紧密的联系关系。
核心区医疗资源严格禁限
“过去一段时间,外地患者的大量进入,导致北京医疗服务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规划》披露数据显示,去年外地患者已经占到北京三级医院(含301医院及火箭军总医院两家部队医院)及远郊区11家区域医疗中心门急诊诊疗总人次的28.8%,其中河北患者占全部外地进京患者的25.6%。而且,《规划》认为北京至今还存在卫生资源空间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比如:城市核心区、拓展区分别占我市常住人口的10.1%、49.0%。但全市90家三级医院(不含驻京部队医院和武警医院)分布在核心区的占25.8%,城市拓展区占44.9%,两个区域占全市三级医院资源的70.7%。
因此,《规划》提出,“十三五”北京将严格落实产业禁止和限制规定,扭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过于向中心城区集中的状况。除了此前已经明确的五环路以内禁止新建综合性医疗机构,不再批准增加政府办综合性医疗机构床位总量等规定外。《规划》明确,北京将规划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引导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机构以整体迁建、建设分院等方式向郊区、新城和医疗资源匮乏的大型居住区转移,同时压缩原址医疗规模。比如建成天坛医院等新院区,推进友谊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口腔医院等新院区建设,启动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妇产医院等新址勘选工作。
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进一步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根据目前的设想,友谊医院新园区已确定定址顺义区,2020年前肯定能够建成,而市中医医院、市口腔医院的具体选址还未确定,初步拟定前者选址在城市东部,2020年基本应该能够建成,后者在城市南部,建成日期还需要看工程方案等。此外,对于民众需求也十分集中的儿童、妇产医院新址,方来英表示相关部门将本着维持城市服务体系均衡的原则,在1、2年内确定选址。
汪兆平直言,北京在纾解医疗资源上的难度确实很大,北京的医疗体系太多、太复杂,国家队、市属、社会力量建设、部队、武警等系统的医院都在北京布局,资源纾解需要北京市层面做大量协调工作,而且,全国各地的患者都将北京作为解决疑难杂症的最后一道关卡,真正将部分患者分散到周边地区还是需要时间的。此外,对于《规划》中有关依靠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医疗建设缓解境外患者对核心区医疗服务供给压力的内容,汪兆平也直言,虽然这种规划是合理的,但不论是核心区医院将部分人才资源派驻通州医疗机构,还是直接选任新的人员,都是需要一定的培养过程的,纾解核心区压力的作用可能很难立竿见影。
民资专科医院或遭遇供需错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资本在各行业渗透力度逐渐增强,医疗领域也不断加强对这部分力量的运用。此前,北京曾提出允许公立医院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医师多点执业等鼓励社会力量的创新措施。作为全国第一例大型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模式合作办医的改革尝试,北京安贞医院于去年7月和社会资本签订了以特许经营模式合作办医的协议。然而,《规划》也直指北京在非公医疗机构发展、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合作方式等方面,市场作用发挥不到位,经济手段较为薄弱。
《规划》提出,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的资源配置标准为社会办医预留发展空间,特别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引导社会办医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康复护理、产科、儿科、口腔、老年医学等需求潜力大的专科医疗服务。引导社会办医积极参与非首都功能疏解。探索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的合作途径,落实北京市公立医院特许经营管理指南,开展特许经营试点。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长期合作、利益共享、有益公众、资产明晰、权责对等的合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卫生领域基本建设。加强行业监管,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汪兆平表示,《规划》中有关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的内容主要还是承接国家相关政策的做法,以鼓励性的政策为主,给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指明了方向,“不可否认,《规划》中鼓励社会资本发展的产科、儿科、老年医学等专科医疗服务都是北京公立医疗资源相对‘短腿’的部分,继续社会资本补位。”汪兆平提出,但目前虽然民营医疗拥有一定的自我定价权,但北京公立医院在提供上述几个专科医疗服务时普遍价格不高,因此民营医院即使从事这些领域的服务供给,为与公立医院竞争,也必须保持相对低廉的价格,但这就意味着这些专科医疗服务无法为民资带来相对可观的利益。但另一方面,汪兆平表示,如果民资做专科医疗走高端路线,医保难满足报销需求,只能吸引有经济实力的患者自费解决,这就会导致民资投建的医疗机构无法有效缓解大多数患者的需求,形成需求、供给对接错位。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责任编辑:蒋梦惟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1026/16587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