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推荐 亚洲最大全地下再生水厂启用

亚洲最大全地下再生水厂启用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实习记者 张利涛)今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水务局获悉,亚洲规模最大的全地下再生水厂槐房再生水厂正式通水运行,至此,北京中心城区新建的9座再生水厂已全部投产运行,北京第一个《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也全面完成,全市污水处理率由83%提高到90%。 

据介绍,目前北京市已完成新建和改造再生水厂60座,其中中心城区新建9座再生水厂全部投产运行后,污水处理能力由273万立方米/日提升至448万立方米/日,增加64%。资料显示,再生水目前已经成为北京市稳定的第二水源,去年再生水利用量达到9.5亿立方米,广泛用于城市河湖补水、园林绿化、工业冷却、市政杂用等领域,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紧缺状况。 而作为亚洲全地下再生水厂,槐房再生水厂地处南四环外的地下深处,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日处理能力60万立方米,全年满负荷运转可将近两亿立方米的污水转化为可利用的再生水,相当于100个昆明湖。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速建设中心城区水厂,北京近年创新地完善了水务投融资体制机制,并成立了北京水务投资中心,实行中心城实行区域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特许经营,各区县政府可通过多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务建设。北京水务局排水处处长段伟介绍,该模式由北京排水集团作为中心城区特许经营主体,通过发起设立北京水环境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筹措资金,由市政府购买服务。

不过业内专家指出,过度依靠政府补贴的PPP模式无法得到长足发展。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则指出,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直接动因就是盈利收入,如果单纯的依靠政府补贴,项目无法实现盈利,民营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积极性不高,无法实现转换政府职能和减轻财政负担的目的。

而为了进一步吸引民资进入农村水务治理,市水务局明确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将得到财政补贴,每立方米最高可获70%补贴,即2.1元/立方米补贴费用。段伟告诉记者,农村补贴按照城市功能区划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再根据3元/立方米的运行费标准,分别按照70%、60%、50%的标准进行补贴,剩余部分则由各个区政府承担。“这项措施从今年开始实施,是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里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段伟说。

此外,今年开展的北京市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还将重点治理黑臭水体污染情况,主要解决城乡接合部污水直排、重要水源地村庄和民俗村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等问题。段伟介绍,北京市将建设清水河道,按照“一河一策”原则制定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对全市141条河段665公里黑臭水体进行治理,2017年底消除全市建成区和通州区黑臭水体,2018年底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水体。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1027/1660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