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推荐 我国将实施环境质量与减排任务挂钩制度

我国将实施环境质量与减排任务挂钩制度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11月7日,环保部公布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联组会议上,人大代表向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提问内容的回应。对于我国下一步环境管理制度统筹的问题,陈吉宁表示,思路就是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排污许可制为基础,整合衔接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排污收费等固定源管理制度,对排污单位实行“一证式”管理。而且,陈吉宁特别提出,我国将继续完善总量指标的分配机制,将质量与总量挂钩,环境质量差的地方承担更多的总量减排任务。

资料显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指在指定时期内,综合经济、技术、社会等条件,采取通过向排污源规定并分配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形式,将一定空间范围内排污源产生的污染物的量控制在环境质量容许限度内而实行的一种污染控制方式。根据陈吉宁的表述,地方环境质量将直接影响当地减排总量指标分配权重以及当地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我国将对环境质量不达标地区通过核发排污许可证对相关企业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管理。”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当年全国整体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等计划。而在中央层面确定减排总量控制指标后,将会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分给不同城市、地区和行业,并逐年收严指标倒逼地方加速环境治理。今年8月底,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也拟规定,排污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还应当遵守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可见,排污总量控制原则已经渗透到我国环境治理的各个领域了。

有环保专家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只有进行总量控制,排放、能源消耗才会真正被有效控制住,因此,这一指标的地位势必将被不断强化。此前有媒体报道,部分地方政府曾因希望少分到一些减排指标而多次向环保部提出申请,希望得到“照顾”,也有地方政府称目前当地环境治理潜力已经不大,过高的减排指标完成起来难度高。因此,上述专家直言,根据地方环境质量确定指标其实是相对合理的分配方式,既符合治理需求也能给地方政府带来一定的压力。

此外,陈吉宁还提到,在环评改革方面,项目建设前执行的是环评制度,建设后就要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对此,北京国能中电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环保部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白云峰解释称,我国对于环境管理制度的改革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由排污许可证代替环评。“此前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突出的是基于总量控制的环评制度,但我们发现强化单个项目的环评后,并不能完全控制住区域的排污总量,这意味着对于项目进行严格的事前管理却缺乏对过程和结果的管控也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将改变原来‘简单粗暴’的控制方式,对环境管理制度进行优化。”白云峰表示,调整之后,企业将受到更严格、更细化的管理,环保、节能将必须被纳入生产闭环之中,而不是作为配套装置出现。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1107/1676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