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推荐 国资委摸底超2000家僵尸企业

国资委摸底超2000家僵尸企业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林子)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的症结之一。11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国资委已经全面梳理出中央企业需要专项处置和治理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共2041户,涉及资产3万亿元。对此,国企改革专家祝波善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2000多家僵尸企业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电力等产能过剩的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还在于资产重组恐面临“貌合神离”。

“国资委之所以进行摸底,就是因为‘僵尸企业’已经严重影响了部分行业、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加大力度处置”,祝波善指出,此前我国经济形势较好时,煤炭、钢铁等行业扩张迅速,随着此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内需求不断下降,产能过剩的情况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煤炭、钢铁企业连年亏损,向地方政府不断“吸血”。

实际上,为了整治这一情况,早在去年12月,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就表示,国务院已经下决心处理“僵尸企业”,坚持分类处置、因企施策。“初步想法还是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为方向,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拟采取深化改革,减员增效,清产核资,债务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多种措施,积极地推动兼并重组一批,强化管理一批,淘汰落后一批,来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张喜武说。

到了今年5月,张喜武进一步表态称,我国将用3年时间完成处置345家僵尸企业的任务。当时,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就分析称,这显示出国资委已经明确了“尸企业”的特征,而且基本掌握确认了哪些企业属于“僵尸企业”的范围,明确了对象后,有助于有的放矢,加快清理。此外,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正在抓紧起草处置“僵尸企业”的工作方案,有望尽快出台,不过截至目前,时间已经过去半年,工作方案和名单均尚未公布。

对于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祝波善建议称,除了让企业直接破产或者退出市场之外,国家发改委可以考虑将僵尸企业中不良资产剥离,将剩余的资产重新配置,组成新的企业,更换新的运营方式。不过,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指定第三方机构评估,确保多家僵尸企业部分资产合并时不会出现产权不明、原本债务由谁偿还不明确,虽然合并了但依旧“貌合神离”的情况。

此外,祝波善还表示,对于煤炭等产能过剩太严重的行业,由于僵尸企业大多已经没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必然有大规模的企业破产,安置员工将成为这些行业最困难的问题。为此,一方面,各地方要尽量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创业与跨省专业,另一方面,煤炭、钢铁等产业也急需转型升级,不仅创造部分新岗位,也能让产业符合新的市场需求。

对此,工信部副部长冯飞曾表态称,地方政府要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输血,银行也应停止续贷,在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逐步依法倒逼“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在高压打击“僵尸企业”的同时,我国给为自愿清退的企业提供了补助。今年5月,财政部印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将建立1000亿元的专项奖补资金,鼓励地方政府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资金将用于妥善安置员工、技能培训等。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1120/1696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