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联系群众”别跑偏

“联系群众”别跑偏

近期,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湖北考察工作。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习近平说,这两天看了不少东西,接了地气,颇有收获。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很好。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

总书记和群众一样,都不喜欢作秀。可是作秀的人偏偏还与时俱进,中央有“八项规定”,他们就换个马甲积极响应,骨子里却不以为然,等着这阵风什么时候吹过去。最新的密切联系群众号召,在很多地方响应也是积极的,但总感觉在跑偏,偏向作秀。

比如有媒体报道,某地书记县长亲自带领四套班子领导和3000多名党员清扫大街、清除小广告。这个是作秀,还是密切联系群众,结论可以不急着下。但是,如果说这是密切联系群众,会有多大的说服力呢?抛开对其形式主义的质疑不谈,我们更愿意讲一个“丙吉问牛”的故事:西汉有一个宰相叫做丙吉,一次外出,有一群人在斗殴,他没有去制止,视而不见。而当看到一头牛在吃力地拉车。他却停下叫人去询问,下属说他只重畜不重人,他解释说,打架的事情自然有治安部门去解决,宰相是管理国计民生的,牛吃力说明节令和气候不对,而这会影响到农事,进而影响到国计民生。

如果去问2000多年前的丙吉,他一定认为书记县长带头扫大街是作秀。书记县长对于环卫工作的影响力在于制定适宜的政策,创造一个正向激励的制度环境,让爱护环境爱护家园成为群众自觉的行动。相对于这个制度建设的工作,兴师动众去打扫大街只能说是一个懒政,看似轰轰烈烈联系群众,却也像是扎扎实实走过场。

诚如总书记所说,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舆论的眼睛也是不揉沙子的,密切联系群众是不是在作秀,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逢节日就挑几家低保户送点粮油,遇检查就把墙刷上白灰把地抹上绿漆,已经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形式主义。作秀的人未必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作秀,只不过是当皇帝的新衣,但求没人说破而已。

虽然是作秀,但也只是小秀。更大的秀,那些GDP政绩工程,那些口口声称为人民服务却在现实中“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那些说要跟群众打成一片却在事实上把群众“打”成一片,是更难破冰的形式主义和作秀。

我们再来看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的另一则报道,习近平在谈到对这次考察点的印象时谈到,“武汉市民之家”很恢弘、很宽敞。为老百姓服务的场所、便民利民的场所搞得好一点,我看着心里舒服。如果是“官衙”搞得堂皇富丽,我看着不舒服。

“武汉市民之家”是个正面典型,但是把政府大楼搞得比肩白宫压倒白金汉宫的“反面类型”也着实不少。这种享乐在先吃苦在后、甚至“公肥天下瘦”的做派,说白了也是一种作秀。秀的是公权力的优越性,秀的是公务员的肥差,秀的是“不为人民服务”。改作风不是一时就能办到的,去“秀”也不会是立竿见影的,但如果从上到下都去推动这个过程,任何细微的进步,都是质变前的量变。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3/0724/17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