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推荐 前三季度内地客户保费贡献率近四成
前三季度内地客户保费贡献率近四成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陈婷婷)在监管联手强压管控下,内地客户对香港保险市场的热情依旧。11月30日,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内地客户赴港购,购买489亿港元保费,贡献率近四成。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香港保费总额为3273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0%。其中,出售给内地客户的新单保费为489亿元,远超去年全年水平(316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新单保费(1323亿元)的37%。据悉,今年上半年内地客户贡献新单保费收入301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新单保费(815亿)的比例也同样为37%。
对香港保险出现的火爆现象,华泰证券研究员罗毅表示,与内地保险产品相比,香港保险以其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分红吸引着内地投保人。从产品价格上来看,内地人身险预定利率普遍在3.5%-4%之间,而香港人身险的预定利率普遍在4%-5%之间,略高于内地人身险0.5%-1%,投资型保险回报率在4%-8%;从投资回报上来看,由于监管环境和资本管制差异,香港保险市场配置更加灵活有效,能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率。
在价格低、分红高的诱惑下,内地客户赴港投保的数据逐年攀升,从 2010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为44亿港元增长到今年三季度的489亿港元。但是由于监管频发的“禁令”也让持续火热的香港保险市场“前路未卜”。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中国银联便通知香港各保险公司,使用银联卡购买海外保险,单笔限额5000美元。与此同时,香港保险业监理处也于今年5月底表示要加强内地投保人的保障措施,部分香港保险公司调整了销售政策,如降低销售佣金、叫停部分香港经纪公司的代理权、内地部分非法代理机构暂停安排客户赴港签约等。
此外,今年10月底,银联国际再发声明称重申,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并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目前,内地访客赴港刷单业务缩紧、大额保单业务面临缩水。为了应对不断缩窄的通道,香港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开启了狂欢模式,如某险企推出在10月29日-12月31日,刷VISA卡免手续费,同时推出三款重疾产品,年缴保费在2000美元或1.6万港元以上,有两个月的保费回赠。
但无论如何,香港保险并非有益无弊。保监会便接连下发风险提示,点名香港保单存在的风险,如不受大陆法律保护、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等。此外,对于非法销售“地下保单”的行为,如境内咨询、理财、保险中介等机构还是个人构成促成交易而开展宣传、招徕的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的行为,保监会也加大处罚力度。
责任编辑:财经新闻中心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1201/1716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