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推荐 我国鼓励采取PPP模式开展水利项目建设

我国鼓励采取PPP模式开展水利项目建设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林子)12月12日,财政部等多部门印发了《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水利发展资金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开展项目建设,创新项目投资运营机制。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水利项目的公益性较强,且存在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即使采取PPP模式缓解财政压力,如何吸引社会资本也是未来要直面的难题。专家称,这还需要有关部门多管齐下,降低融资门槛、给予盈利补贴、设定PPP基准利润率,才能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的积极性。

《办法》指出,本次水利发展资金支出范围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小型水库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等10项,各地方部门将采取竞争立项、建立健全项目库等方式,及时将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同时,督促项目单位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实施和预算执行进度。

记者查阅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发现,截至12月12日,全国入库PPP项目已经达到10685个,其中水利建设项目498个,占比4.7%,投资金额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共92个,其中,四川省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项目预估工程总投资约116.9亿元,拟合作期限15年。

不过,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水利建设项目往往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即使是较为普遍的小型水库建设,也可能因为建设耗资大,导致成本难以回收。此外,水利建设项目不像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很难让周边土地立即升值,从而给社会资本带来隐形回报,且目前银行风险意识较强,对社会资本的还款能力鉴定较为单一,水利项目很难提供大量抵押物,导致融资失败率较高。

此外,记者查阅发现,上述四川省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项目的回报机制是可行性缺口补助,这是指如果使用者付费不足以满足社会资本获得合理回报,政府会以股本投入、优惠贷款等各种形式对社会资本进行经济补助。而投资金额高达102亿元的高湖蓄滞洪区改造项目的回报机制则是政府购买。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显然是现阶段保障社会资本投资回报率的暂行方式之一。

对于这种情况,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背景下,激发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尤为重要,而要想真正吸引社会资本进入PPP项目,一味的靠政府补助和购买,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保障社会资本收益率和降低融资门槛。他建议称,我国未来要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可以考虑和银行签订相关协议,将为民营企业借贷纳入银行年度业绩考核,解决银行拒贷的问题。

在保障收益方面,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就提出,要率先在部分省份的个别行业中设置平均行业基准利润率,企业可以以此为参考,估算投资收益。赖阳指出,设置基准利润率会让企业比现在更明确的了解到自身可能获得的回报,积极性会有所增加,而政府则有了让利准则,可以更加放心的与企业合作。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社会资本对于进入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的忧虑,更愿意徘徊在金融资产中,在此背景下,我国大力推行水利建设PPP项目,并为社会资本“兜底”补助,无疑是为茫然的社会资本提供了投资出口,相比于风险更大的金融资产,水利建设PPP项目更为稳妥,也将因此获得部分社会资本的青睐。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1212/1732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