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推荐 北京社区医院将研究登记配送等方式流通药品

北京社区医院将研究登记配送等方式流通药品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12月12日,北京市人社局局长徐熙在“一把手谈改革”新闻通报会上介绍,自从北京正式确定将社区医院与大医院药品报销范围合并后,民众反映仍有部分药品无法在社区医院拿到。徐熙表示,北京正在研究社区药品报销登记、配送制度,即有特殊用药需求的患者在社区医院登记药品种类等信息,医院再去采购,而且社区医院间还会将药品流动起来,减少药品浪费。

11月末,市人社局曾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自本月起,北京社区医院和大医院药品将于合二为一,这意味着,本市社区医院可报销药品数量将增至2510种,涉及4万余个品规。不仅如此,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四类慢性病患者开具的长处方也可以报销。据了解,在报销药品统一后,社区医院新增的可报销药品主要集中在常见病、慢性病和老年病的药品上,如氨氯地平、二甲双胍等,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疾病。

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社区医院药品报销扩围并不如想象的顺利,有居民反映部分本应能在社区拿到的药仍然缺失。对此,徐熙表示,社区医院确实没有条件、能力像大医院一样储存大量、多种药品,尤其部分特效药需求较少而且保存期短,没有针对性的采购后很可能造成药品的浪费。业内表示,根据登记需求更有针对性的采购药品,并且将社区医院储存的药品资源流动起来确实能够更充分地满足居民的拿药需求。

近年来,北京一直都在不断增加社区医院可报销药品的数量。2011年7月,2010版《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实施,共增加了866种可报销药品,其中体现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倾斜。2013年10月,北京将大医院诊断明确、患者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的224种药品,纳入社区报销范围,北京医保社区药品报销范围增至1435种。

此外,徐熙透露,社会保障方面,目前京津冀三地已实现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关系的续接,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从规范业务入手使社会保障转移更加顺畅。据了解,目前京冀两地已互认9075家定点医疗机构。在京冀两地长期驻外和退休后异地安置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都可从这9075家定点医疗机构中选择自己在异地就医的定点医院。在燕郊的燕达医院,医保系统即将接通,在这里居住的持有北京医保卡的40万居民,年底前就可以实现异地持卡就医。

徐熙表示,在国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连通前,京冀两地共同为异地就业人员开辟就医报销绿色通道,力争实现票据提交当天就完成审核。直接结算平台连通前,京冀两地共同为异地就业人员开辟就医报销绿色通道,力争实现票据提交当天就完成审核。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1212/1732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