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推荐 明年85%以上地市将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明年85%以上地市将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实习记者 张利涛)分级诊疗开足马力,试点地区再扩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今后五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并确定了“十三五”期间深化医改重点任务。其中提到,政府要坚持以基层首诊为导向,在居民自愿前提下大力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明确,明年将在85%以上的地市开展多种形式的分级诊疗试点。

我国新一轮医药体制改革主要从医药、医保和医疗三方面出发,分级诊疗改革是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目的是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大医院“一票难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问题。资料显示,所谓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让一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分流在基层医院,提高优质稀缺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据了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我国分级诊疗将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试点。8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北京市等4个直辖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等266个地级市,共270个试点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数据统计,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河北、山西等22省份出台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吉林等6省份逐步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公开表示,分级诊疗制度已经初见成效。

家庭医生是分级诊疗具体落地的主要措施之一。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9月开始,北京市已确定在东城等6个主城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家老人上门服务的试点工作,引导居家老年人与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签约。目前,北京市已经形成由社区医生、护士、预防保健三类人员为主导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社区居民开展签约服务的模式,截至今年9月,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与168.41万老年人签约,北京海淀区已有512支家庭医生团队,与本地居民签约率达34%。

不过,家庭医生在推进过程中依然要面临专业力量不足、利益分配不均等难题。上海交大卫生政策与医务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兆平告诉记者,家庭医生首先面对基层,必然要成为全科医生。目前,国内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起步较晚,高校对全科医生的培养、教学、课程规范等处在摸索状态,全科医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缺乏。此外,中国百姓长期存在看病必到三级医院的习惯,缺乏有效的前期健康管理,对全科医生不信任。

另一方面,汪兆平指出,基层家庭医生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缺少有效的利益整合体制,“目前,中国在各方利益整合上做出尝试,其中包括让一些大型三级医院开展纵向医联体,然后打包付费,让基层与三级医院在利益上形成纽带,不仅促进家庭医生的发展,而且能够减少医疗费用开支。”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6/1221/1748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