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官不聊生”还可以有2.0版本
“官不聊生”还可以有2.0版本
改作风,一年下来,如今咀嚼出一些味道来。
自中央“八项规定”以来,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公务员,各种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红头文件像雪片一样飞来。红头文件年年都有,但今年之所以特殊,就在于一直采取高压态势。左手反腐,右手整风,政府官员的灰色利益空间被大大压缩。有怨言,但更多的是噤若寒蝉。
这味道,一天一天的,是怎么浓郁起来的?
2012年12月4日,“八项规定”打响了铁腕吏治的第一枪。随后,规定更加细化的“六项禁令”出台,土特产、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商业预付卡等都被禁止。同一时期,习近平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指示,以及中央军委的“禁酒令”,可以说是为这一年多来的吏治定调。
在去年全国“两会”的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4月,政治局做出决定,要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的“四风”。
接下来,中纪委隆重登场,紧箍咒一个接一个,目不暇接。5月,中纪委要求纪检人员限期之内自行清退各种名目的会员卡。9月,中纪委要求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10月,中纪委发通知要求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11月,中纪委再发通知,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
到了12月,中办和国办“发飙”,明显看出越管越严、越管越细的迹象。“两办”先后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关于务实节俭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
中组部在12月也没闲着,出台了地方政绩考核的新指标和领导干部如实报告个人事项工作的通知。前者,欠下一屁股债没那么容易走了;后者,若不实填报或瞒报,仕途基本没戏。
在2013年,还有一个规格置顶的条例,即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将“运动”变成制度和法律规范。而最新的紧箍咒则是财政部近日印发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
如果再加上过去一年中纪委的反腐高潮,有没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感觉?
壮士断腕无疑。因为削的是官员的权,既包括越过市场边界的寻租特权,也包括长期以来安之若素的福利特权。官员在过去一年感受到了压力和种种不便,这是“官不聊生”的1.0版本。随着将权力逐渐关进笼子里,相信会有更多的官员,在更大的程度上感受到压力和不便。
但是,“官不聊生”的1.0版本,其实离“官不聊生”还差好几条街,最多不过是“当官不容易”的感慨罢了。有人还认为这是矫情,否则公务员考试用不着高烧不退了。1.0版本更多是将官员重新推到底线之上,而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还仍离改革的起跑线不远。接下来的时间,吏治改革的两大“硬骨头”,财产公示和公车改革,考验着“官不聊生”2.0版本的成色。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4/0109/1819.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