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习近平总书记轻车简从,在庆丰吃了一顿包子,亲民形象席卷全国,21元的“主席套餐”也风靡北京。包子热之所以热度不减,就在于亲民的正能量持续供热。
自然地,庆丰包子铺火了,围绕着庆丰包子铺做文章的生意也火了。比如公务接待的酒店将“庆丰包子”隆重推出,比如将吃包子变成亲民秀的机械动作。而据媒体报道,广州的两位作曲家和作词者,用了三天时间创作出《包子铺》歌词,又用了七天时间谱成《包子铺》歌曲。时机很不错,据说已引发多方关注,歌手要争相演唱这首歌。
我们希望这首歌朗朗上口,为总书记的亲民之行增添艺术魅力。但我们也担心,这样的歌曲目的性太强,急于表现而失之于艺术价值,反而狗尾续貂。在这个事情上就怕应了这句话:认真,你就输了。
自“八项规定”以来,中央领导以身作则,改革和亲民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很大程度上,决策者个人的魅力为改革凝聚起更多的人气和人心。中央的意思很明确,一级做给一级看,希望上行下效,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故”,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在这过程中,最怕出现的就是将中央的精神庸俗化,机械地照搬某些具体的形式,而不去学习领会真正的内核。
中央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限建楼堂馆所,清退超标办公楼,一些地方却在糊弄上创新,将超标办公室打隔断,将节俭的形式主义可谓做到了极致。同样,总书记在小店里吃包子,旨在亲民,旨在为改革凝聚群众力量,而这些亲民之举到了一些地方变得走样和失真,变成了亲民秀和模仿秀。后者最大特点就是不走心、不带感情。
十八大以来,尽管已过了一年多,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所展示的亲民和改革意愿,以及实现意愿的能力,使得过去一年成了改革的“蜜年”。人民需要“包子热”,需要此起彼伏的“包子热”,但地方上的这种“包子热”应该是扎扎实实的亲民,认认真真的改革,而不是扎扎实实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包子热”不需要肉麻空洞的吹捧,不需要匆匆赶制出一首歌曲讨巧,“包子热”的价值在于行动,在于尊重人民群众,在于“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的公仆精神。如果“包子热”被庸俗化为一种模仿,一种投机,一种歌功颂德,那么就是我们让“包子热”失望了。
一句关于包子的“名言”耳熟能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我们喜欢包子,是喜欢包子里的肉,而不是包子褶,不管这褶有多花哨。我们喜欢因总书记而起的“包子热”,也是喜欢里面的“干货”,包括行动和理念。至于公务接待的“庆丰包子”,以及十天词曲俱成的《包子铺》,不过是些褶罢了,用不着激动上心、拍手叫好。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4/0124/183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