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金融市场神话越少越好
金融市场神话越少越好
按下葫芦浮起瓢。中诚信托30亿矿产信托刚有惊无险实现了刚性兑付,吉林信托又来挑战刚性兑付这个“神话”。
据媒体报道,吉林信托“吉信·松花江(77)号”第四期日前到期,但是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并没有被支付。这已是这个投向矿业、总额将近10亿元的产品连续四期无法正常兑付本金和收益。
信托的风险敞口已经打开,对此市场已经没有疑问,只是没有想到首当其冲的是矿产类信托,而不是房地产和地方债信托。人们等着下一个疑问的释疑,那就是刚性兑付是否仍将“神话”下去?
信托不是国库券,高收益对应着高风险,这也是市场定价的原则。当高收益对应着零风险,市场必然是扭曲的。当前,信托刚性兑付的金身未破,弥漫在信托市场里的非理性情绪就难以消散。虽然刚性兑付的后果貌似是大欢喜,但是在皆大欢喜下的风险泡沫也将越吹越大,30亿能接盘,300亿也能接吗?
道理谁都懂,但是谁也不想中这个头彩。中诚信托不想,吉林信托也不想。可是,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兑付风险袭来,如果不让问题用市场的办法解决,问题就是永无止境的,迟早像俄罗斯方块一样,把自己逼得手忙脚乱,乃至逼死。
信托的问题,如果放大至整个金融市场,道理也是适用的。信托的刚性兑付就是不愿面对风险,而我们的金融市场,想要变成一个成熟和有着足够创新活力的市场,就不能不对风险提高容忍度。银行不会倒闭,跟信托的刚性兑付一样,为市场灌输惯性和成见,以至于将自己的手脚都缚住,裹足不前。金融市场需要引进一些风险进来,要让投资者和经营者明白,倒闭破产并不是神话。这也是为什么存款保险制度设计和推出,让市场是如此的望眼欲穿。
成熟的市场,需要成熟的投资者和成熟的定价体系。可若不在风险中摸爬滚打,不对风险产生敬畏,何来成熟?投资者不承担自己投资的损失,市场就是一个温室,除非永远不接触寒来暑往的大自然,否则就要经受一些风雨的考验。
我们的金融市场至今也没有完全建立起风险意识。我们把狼都赶走了,结果鹿并不是繁衍壮大,而是养出病来。过去十数年,我们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壮大,但与其说是自身实力的展现,倒不如说是中国经济规模的体现。台风来了,猪也能飞起来。现在的问题是,经济增速不断调低,台风难再有,今后还想飞起来,就不能再安心成为一只猪,而是生出一双有力的翅膀来。
高尔基是如何赞美海燕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改革要管控住市场的系统风险,但要有意识地释放出个别的、低烈度的风险,以使市场逐渐适应有风险的环境,也使定价逐渐与风险水平相适应。改革若是拟人化,是要高喊一句的,“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4/0214/1839.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