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推荐 发改委详解6.5%底气何在
发改委详解6.5%底气何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年的经济预期增长目标为6.5%,略低于去年,一时引起各方热议。3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再次表示,中国仍有条件持续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小幅下调经济增速目标,是为腾出更大改革空间。同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谈及6.5%的增长目标,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信心十足,并披露将借由降税减费、化解过剩产能等抓手进一步振兴实体经济。无独有偶,这一话题也在稍后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占据了相当的讨论篇幅,与会的全国政协委员、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直言,我国有实力实现乃至突破6.5%的经济中高速增长,而结构性改革仍处进行时。
去产能
钢铁利用率有望提至80%
“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非常大”,在3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会上满怀信心地表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经济中高速增长创造了更多的条件、更好的环境。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则指出,今年,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正是去产能,明年也还需要持续压减产能,才能让钢铁、煤炭行业浴火重生,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原材料的需要。
“全世界钢铁产量超过5000万吨的国家不多,今年我国去产能的力度已经很大”,对于今年去产能力度的问题,宁吉喆在会上指出,在今年我国完成压减钢铁产能的任务后,钢铁利用率将提升至80%。他分析称,目前我国钢铁整体产能是11亿吨,中国钢铁表观消费量是8亿吨,产能利用率是70%,仍然有过剩情况,但不是很严重,在去年基础上,今年再压减5000万吨产能后,我国钢铁产能整体规模将压缩至10亿吨左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振明则表示,虽然去年我国钢铁、煤炭行业都超额完成了去产能的任务,但主要针对的还是停产、半停产的无效产能,今后,我国去产能的工作将指向正在生产中的企业,难度会加大,这些企业退出产能之后,它们的遗留债务问题、职工安置问题等工作任务也十分艰巨,改革将进入攻坚阶段。
对于上述说法,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实相比于去年钢铁去产能目标,我国今年定下的目标是有所增长的。不过,目前我国仍有许多小型钢厂效益下降,接连倒闭,还导致空气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为了进一步推进钢铁去产能,我国还需加大监察力度,防止已经退出的产能死灰复燃,各地政府还需推进多渠道、多方式安置员工,确保员工可以创业或转岗转业,力争不下岗、不失业。
价改
打好电力、医疗、交通运输攻坚战
除了去产能之外,价格改革也是一块难啃却又已经取得进展的“硬骨头”。谈及价格改革时,宁吉喆表示,目前,在我国全部商品和服务价格中,由市场决定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达到97%左右,今年,国家发改委将从四个方面着手,继续深化改革,同时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首先,要确保已经部署的价格改革落实到位,包括食盐价格、农产品和农业用水有关改革;另一方面,要打好电力、医疗、交通运输等领域价改攻坚战;此外,要做好市场预测;从国际角度来说,则要有序对接国际市场,健全相关机制,着力缓解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取得的效果比预想中的更好”,对于宁吉喆首先提出的农产品价改,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表示,此前,我国生产玉米的成本比国外高,价格也相对较贵,导致国内玉米不断增产,但进口玉米的数量也在同时增加,为此,去年我国对四省区的玉米实行市场定价,采取价补分离的改革措施,农民自觉减少了播种面积,玉米价格明显下降,政府通过其他途径再补贴农民,效果很好。
在落实农产品价改取得进展的同时,电力价改也走到了最关键的时刻。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被誉为“啃硬骨头的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如今两年过去,各地也交出了落实改革“成绩单”。今年1月,北京提出电网输配电价要依据“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办法核定,有业内人士指出,此举将一改此前电网“两头垄断”的局面,不仅能提高上游电力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下游企业的电费也将获得大幅降低,为企业提供一个降本增效、助推经济发展的契机。
实体经济
推进产权制度法制化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风险隐隐有抬头趋势。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强调,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根基,“经过将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这其中实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
据介绍,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将从多方面入手振兴实体经济、建立稳增长信心。例如为了让企业得到更好发展,我国将在简政放权、降税减费等方面继续推进改革,同时通过PPP、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模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改革产业的准入和监管制度,实施公平竞争的审查制度,防止政府过度和不正当干预市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同时按照中央去年下发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进一步加快推进产权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张勇最后补充谈道,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也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政府在制定政策措施中,将始终坚持和贯彻这一原则。
在谈及同一个话题时,厉以宁显得更为信心十足。他直言,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效率,效率有两个基础,一是物质技术基础,包括厂房、设备、原材料、劳动力等,是常规增长的保证;另一个基础是效率的道德基础,比如人们有认同感、风雨同舟感、凝聚力、共同的危机感等。道德力量调节很重要,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今年GDP增长能否突破6.5%,主要看效率基础,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十九大即将开幕,受此振奋,今年GDP增速可能会突破6.5%,我国在经济上也有望取得更多成就。”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要从原来把速度和数量放在发展方式主要位置,转变为以效率和质量为中心的发展方式,所以结构性改革问题一直在进行之中”,厉以宁表示,从目前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没有结束,而且不是像过去一样V字形或者U形,下去又上来,而是在不断的转型、改革中达到新的位置。
民资
实力依然充沛
在张勇眼中,我国实体经济在改革开放近40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其中发展最快的就是民营经济。而近几年,中央多位领导人也曾多次反复公开强调要发挥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强化民间投资的经济带动力。可见,不论是在怎样的发展阶段,民资都是稳增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截至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数据显示,现在非公经济已经创造了80%左右的就业、60%左右的GDP、50%以上的税收。过去几十年中,民营经济的发展成长造就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企业,创造了很多技术突破。”张勇表示。
然而,去年我国民间投资增幅只有3.2%,相较于2015年令人印象深刻的两位数增长,确实出现了较明显的下滑。对此,张勇认为,这一事实具有客观合理性,因为民营经济本身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发展起来的,对市场的反应最敏感,投资的行业都是能取得市场平均利润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民间投资的增速远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前景愈发不明朗,民间投资去年出现了减速的情况,这恰恰说明市场正在充分发挥作用,民营企业在规避市场风险。
不过,张勇也表示,去年我国民间投资增速虽然不高,但总量仍然不小,整体达到了36.5万亿元,净增超过1万亿元,总量占全社会投资的61.2%,虽然不及此前高位状态的65%,但也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各项措施也正在见效,从去年8月起,民间投资增速就开始止跌回稳。可见,政府对于民间投资带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信心仍然较为饱满,民间投资的实力依然充沛。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表示,公共投资和国企投资可能产生挤出效应。如何改变这种挤出效应,变挤出效应为协同效应,就需要放宽对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使民间资本和公共投资形成一种合力,民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形成一种合力,“目前,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题,无法安心经营,这就需要进行金融改革,对民企和国企要一视同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且,过去一年我国民间投资在海外拓展的速度加快,呈现脱实向虚、外热内凉的态势,这就需要建立新型政商关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张畅 林子/文 王飞/制表
责任编辑:张兰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7/0307/18396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