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大富不安”的解药是什么
“大富不安”的解药是什么
“老板再大,一个科长就能灭你”、“小富即安,大富不安”、“挣越多心越慌”……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庄聪生日前在讨论会上引用一些企业出资人的话语,引来全场关注。他说,能让企业轻易毁于一旦的,正是某些官员手中没有受到法治约束的审批、监督、管理等权力。当有些企业遭遇选择性执法、滥用自由裁量权时,只能无奈地感叹“上面很好,下面好狠”。
这些年,民营企业家类似的抱怨不在少数。首先,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民营企业家需要“三省吾身”,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可不是抱怨出来的。站在自身的角度而言,想着改变世界,不如先改变自己,让自己的企业更具创新力,让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力,这是自己能够努力的地方。
其次,民营企业家的这种不确定感,需要认真对待。这种不确定感如果在预期上站稳脚跟,将会产生两个消极结果:一是企业家在经营上不愿意细水长流,放长线钓大鱼,而是想赚快钱,而这背后是一种“弃船”心态。于是,最需要资金流入的实体经济,民间资本感兴趣的不多;热钱蜂拥而至的房地产市场和表外理财市场,民间资本的兴趣大增,热衷于躺着就把钱挣了。二是率先富裕起来的一些人,选择了移民,这也意味着其将一部分财产转移到了境外。对于市场经济而言,资本、技术、人才、指示等等要素,是一国稀缺且核心的竞争力。流失的越多,越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们日益强调创新的重要作用。对于这些人的选择,苛责无益,哪怕是提议征收资产转移税也恐难收效,地下钱庄是不会纳税的。
市场经济刚起步的时候,可以拼资源、拼人力、拼成本,说白了就是拼家底。但市场经济愈到最后,拼的就是制度供给和法治质量。每逢风吹草动,避险情绪升温,新兴市场国家总是被国际资本用脚投票,纷纷躲回到发达市场国家的安全港。原因无非是发达市场国家法律透明度高,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一个开放的市场体系,一个健全的法治体系,一个能够提高稳定预期的社会环境,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高点,在这个高点能够吸引人才,以及跟随人而来的技术、知识和资本,所谓人往高处走,正是这个道理。
当前政府正在做的下放和削减行政审批权,致力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减少政府部门对于市场和企业的接触点和寻租点,利好企业,降低了企业的营运成本。但是,进一步消除企业的不确定感,让企业家对未来充满信心,在简政放权之外,如何用法治约束行政权力,将选择性执法和滥用自由裁量权赶进制度笼子,是全面深化改变所要直面的一个必答题。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4/0311/185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