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推荐 北京启动骨灰自然葬 生态普惠政策再加力
北京启动骨灰自然葬 生态普惠政策再加力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张畅)3月25日,北京市骨灰自然葬启动仪式暨2017年首次集体自然葬在市属长青园骨灰林基地生态葬纪念广场隆重举行。通过自然葬政策解读、墓园方介绍、举行首批自然葬骨灰告别和落葬仪式等议程,标志着北京市自然葬生态普惠政策正式实施。
据介绍,3月25日恰逢今年清明节第一个重点高峰日,全市215处墓地扫墓秩序。全市全天共接待扫墓群众50.7万人、疏导机动车9.1万辆;同比去年分别下降2.7%、5.2%;八宝山地区接待扫墓群众2.9万人、疏导机动车3215辆,同比去年分别下降32.6%、24.8%。各墓地治安、交通秩序良好,消防未接报火情。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深化殡葬改革的号召,落实九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首都殡葬改革,大力推行绿色生态殡葬建设,丰富生态安葬形式,满足群众基本安葬需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启动骨灰自然葬。依据《关于健全本市节地生态安葬补贴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和《节地生态安葬补贴管理办法》,对于骨灰自然葬,市民零付费,每份骨灰葬补贴定点公墓4000元,用于业务办理、购置可降解骨灰容器,提供告别、安葬仪式、日常祭扫、共祭等礼仪和安葬服务。
首都推行骨灰自然葬,是继骨灰撒海葬式之后又一项生态普惠的骨灰安葬形式,具体指使用可降解容器或者直接将骨灰藏纳土中,安葬区域以植树、植花、植草等生态自然方式进行美化,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质墓穴,且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崇尚逝者回归自然,提倡精神传承。
长青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骨灰自然葬区域将本着绿色、人本、科技、创新的理念进行改造完善,更多地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家属提供智能化的祭扫和纪念服务保障。据介绍,为了方便家属祭祀,选择自然葬的家属可获得刻有二维码的纪念牌,记者看到纪念牌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可根据家属需要进行设计。扫二维码后,手机上可显示逝者的照片、简介、座右铭、生前作品等,家属可以将纪念牌带回家,也可以存放在墓地专门的区域。
据了解,办理骨灰自然葬相关注意事项有:
(一)服务对象
骨灰自然葬的服务对象为具有北京市户籍的亡故居民。
(二)办理手续
1.提供亡故居民的火化证明及复印件;
2.提供亡故居民的户口簿及复印件;
3.提供经办人的身份证件及复印件;
4.签订骨灰自然葬协议书。
5.移交骨灰。
(三)主要服务内容
免费服务内容包括提供可降解骨灰坛、暂存骨灰、集体告别仪式及骨灰安葬仪式、纪念证和纪念物、纪念光盘、日常祭扫和清明集体共祭等。
(四)骨灰自然葬集中安葬点
目前,全市骨灰自然葬集中安葬点主要是北京市长青园骨灰林基地、北京市太子峪陵园。
(五)办理地点及时间
根据任务分工,骨灰自然葬业务办理和服务实施由承担骨灰撒海服务的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负责,现有三个办理站点:
一是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本部),地址在海淀区颐和园路17号。电话:62543669
二是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第一服务站,地铁1号线八宝山
站东300米,第一个红绿灯左转30米路东,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西南侧。咨询电话:88255229
三是北京市东郊殡仪馆服务站 (朝阳区平房北街133号)
咨询电话:52458930
责任编辑:张畅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7/0325/18659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