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刑讯逼供击穿法治底线

刑讯逼供击穿法治底线

福尔摩斯在小说里的初次出场已被奉为经典。他对华生医生说,看得出,你刚从阿富汗回来。

这是福尔摩斯的第一次推理。福尔摩斯之所以是神探,靠的是严丝合缝的推理,而不是拳打脚踢的逼供。无论是福尔摩斯诞生的1854年,还是160年后的今天,破案都不是“看着我的眼睛”,而在于缜密的推理。神探被人传颂,不是因为快准狠,而是因为无懈可击的推理。用专业的法律语言来说,就是证据链的完整。

近些年,冤案屡屡曝光,无一不有刑讯逼供的影子。司法正义作为最后一道正义,影响着人们对于社会公义的信心。对于办案人员而言,自己百分之一的失误,造成的就可能是他人百分之百的失去。这其中,刑讯逼供最让正义蒙羞,也击穿了法治的底线。

让我们来看三则报道,都是迅速破案,但是两个是冤案,一个疑窦丛生。如此,迅速破案与刑讯逼供构成反向关系,前者的速度越短,后者的强度可能越高。

第一则报道引发热议,盖因一句魔幻现实主义的话。据央视《面对面》日前报道,十年前,贵州毕节一名普通农民张光祥因涉嫌一起抢劫杀人案被捕。在看守所,他遭到连续数天的刑讯逼供,并被一审判处死缓。经三次上诉,最终无罪释放。回忆起这段经历,张光祥说:“我当时只有早点承认,才不会死在看守所。”

第二则报道的关键词在于对“栽赃”的疑惑。昨日的《新京报》报道了湖南嘉禾的一件案子,被判处死刑的李金标在侦查阶段被当地公安局查明涉嫌犯下15起案件,被湖南省高院最终认定的只有两起。李的律师称,被认定的强奸杀人案仍有疑问。律师认为,侦查阶段存在刑讯逼供的可能性,还存在警方将无法侦破的无头案“安”在李金标头上的可能性。自李金标被刑事拘留,到所谓的系列案件侦破,前后约半个月时间。刑讯逼供与否,孰是孰非,还有待法律的最后裁定。

第三则报道属于历史的钩沉,尽管这历史距离我们并不远。2006年4月13日,中央电视台第12频道《第一线》栏目推出“浙江神探”系列报道之“无懈可击聂海芬”。节目讲述的是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预审大队大队长聂海芬参与侦破张辉、张高平叔侄强奸杀人案中,如何在没有找到任何强奸物证的情况下,通过“突审”,让“惊魂未定”的张氏叔侄交代犯罪事实,进而从细节入手,获得了“无懈可击”的证据。在2013年3月,这个案子被平反,浙江叔侄被宣布无罪。

尽管迟来的正义也是正义,迟来的正义说明了我们法律体系的自我纠正,但这种正义对于个体而言代价太大,往往就是一辈子的路越走越窄。神探走下神坛,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货真价实的神探,而不是新的酷吏列传。也许,正如很多人指出的那样,公检法之间,应该魏蜀吴多一些,刘关张少一些。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4/0513/18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