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是奉旨慈善,还是放下身段做慈善
是奉旨慈善,还是放下身段做慈善
此前有媒体报道,红十字会总会通过两份“阴阳合同”,利用“以捐代租”的擦边球,以每年90万元将国家级备灾救灾物资仓库出租给一个疑似“皮包公司”,后者再以市场价转租给DHL等物流公司,从中牟利每年达数百万。对此,红十字会总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承认违规出租:“我不愿意用‘逼良为娼’这个词啊,国家投入没有,自己又不能从事经济活动。要养活这么多人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这么大的仓库,又没国家备灾物资岂不是浪费。财政只解决三分之二经费,红会才会用阴阳合同。”
这个事来得不巧。郭美美自己把自己作死了,过去两三年这个红会的梦魇总算要翻篇了。当红会正准备用踏踏实实的行动来重塑公信力的时候,“秘密仓库”的曝光让红会的努力又要打一些水漂了。
红会心里也许在想,为什么总是我。自从郭美美事件以来,自从赵白鸽立下军令状以来,红会的负面新闻不断,从天价发票到红头文件“逼捐”,从夏天送棉被到秘密仓库,红会在各种指责中疲于奔命,摁下葫芦起了瓢。在公众眼中,这个军令状有点轻飘飘的。
事情没有变得更好,而是变得更糟。因为红会的形象逐渐定格,逐渐被人们思维定势化,即不出事的红会还是红会吗?每每当红会又有什么丑闻出现,人们一拍大腿,这才是红会嘛。这可能是红会最为担心的结果,也是对于中国慈善事业双输的结果。
红会之所以成为社会舆论的靶子,成为社会舆论地毯式监督的对象,在于一种认知上的错乱和脱节。社会对红会的要求是服务型的社会组织,公开、透明、专业和高效,对捐款人负责。而红会的自我定位,则是一个行政化的社会组织,也就是“奉旨慈善”。我对上级负责,只不过慈善的事业特殊,不能像其他官僚衙门一样对群众甩脸子,但官僚主义积习和思维根深蒂固,比如花钱大手大脚,公开透明程度远低于社会的预期,依赖政府财政,而不是深耕社会。在这种认知脱节的情况下,红会在自认为做得可以的那些努力,在社会舆论看来,怎么都不对。
就拿此次的秘密仓库丑闻来说,红会自知理亏,但还是强调工作人员未从中牟利,只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而且这个决策,还是集体决策。这个解释的言下之意,就是我对得起组织,组织会体谅我的“违规”。但公众并不这么想,慈善组织,要光明正大,每一分钱都应该可以追溯到来源和去处。你能偷偷摸摸地搞秘密仓库,你也能偷偷摸摸地做别的事情。云遮雾罩的红会太神秘,人们不放心,也不满意。
“奉旨慈善”,还是放下身段,做一种与人民平视的慈善,需要红会解放思想。既不要一无所知,也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否则这公信力,难免处于四处救火的状态。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4/0821/196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