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反腐就是要破圈子文化

反腐就是要破圈子文化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已在全国发行。这部文献集收入了国家主席习近平24篇文稿,其中有8篇是首次公开发表,4篇涉及反腐和反“四风”。

其中,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讲话强调,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

在薄熙来案中,王立军几乎就是薄熙来的家臣,但最后“主仆”二人都进了监狱。以利相交,难免因利一拍两散,至于为人民服务,成了挂着的羊头。这种逐渐异化的上下级关系,变成毛泽东多次批评过的猫鼠关系,与帝制时代的君臣关系相差无几。习近平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些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

这些首次公开的习近平讲话,具有典型的习式风格,不拖泥带水,不绕弯子,干脆直接。破圈子,去家臣,还原干部的本来面目,直指“八项规定”和反腐深处的要害。

圈子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圈内圈外有别。为了进圈子,有的干部整天琢磨《红楼梦》里的护官符,分析谁是谁的人,谁又是谁提拔的,该跟谁搞好关系,又该抱谁的大腿。在很多时候,行贿受贿,投其所好,便成为了圈子的投名状。

圈子文化在山西官场的崩塌中,扮演了难辞其咎的角色。往往是查处一个商人,顺藤摸瓜摸出多个官员,查处一个官员,拔起萝卜带出一堆商人。在媒体报道中,某某商人是某某官员的金主,或是某某官员是某某商人的恩主。在运城和吕梁,官员的落马总是衍变成窝案。因此,山西治吏,首先要破除的就是圈子文化。

新一轮的反腐已接近两年时间,打击的不仅仅是官员的寻租,而且是对所有的权力寻租火力全开。反腐与改革,革故与鼎新,构成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长短打,在过去两年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方方面面的面貌。而且这一轮的反腐和整风,还远远未到结束的时候。8月,在全国政协的发言中,王岐山谈到,习近平曾说,“八项规定”的落实应该是作为一个名片,是本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的一个交代。“总书记说完之后,我听明白了,这事儿我得抓五年。”王岐山说。

时针拨回到两年前,这是一场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期的反腐风暴。用作家二月河的话来讲,翻开二十四史都找不到这样的反腐。在8月初,对于反腐败的形势,有一个新提法曾传遍网络,即腐败和反腐败两军对垒,呈现“胶着状态”。特别是这一句话广为流传:“与腐败做斗争,个人生死,个人毁誉,无所谓。既然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交给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4/0930/19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