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功不可没”不能解释“成本黑箱”

“功不可没”不能解释“成本黑箱”

交通运输部日前首次发布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在2013年全国通行费收入3652亿元,还本付息支出3147亿元,总体亏损661亿元。

一次值得鼓励的晒单之举,却引发如潮吐槽,“亏损”并没有获得想要的理解,而是被逼问为什么会亏损。是不是亏无止境,收费也就无止境了呢?

终于,交通运输部坐不住了,昨日在官网上发表文章《中国特色的收费公路政策功不可没》,辩解正是因为30年公路收费政策,成就了如今以10.44万高速公路为骨架、总规模达到435.62万公里的公路系统。公路收费解决了资金不足,缩短了路网形成时间,节约了全社会的发展成本,提高了基础设施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交通部说的是实话,但没有说出实话的全部。收费公路功不可没不假,但是这个跟收费公路的糊涂账是两码事。老百姓没说收费不可以,但收费要收的明明白白,这一点,即使交通部晒了账本,但信息公开仍是不及格,只告诉你结果是这个样子,却不告诉你为什么导致这个结果。

一直以来,收费公路就是一个成本黑箱,成本收益究竟几何,公众全凭猜。公众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比如收费年限要延长,比如收费金额要提高,理由只有一个,亏空。至于为什么亏空,从来都是语焉不详,反正是收不抵支。

基于历史惯性,收费公路几乎成为地方财政的提款机,并且成为“肥水衙门”,运营管理费用高企。交通部此次给出的运营管理支出数字是457亿元。老百姓就想知道这457亿元是怎么算出来的,这个数字是干干净净的,还是藏着猫腻,但对不起,交通部到此为止,惜字如金了。

457亿元的运营管理支出是否合理,得看明细账,得看里面的行政成本和人力成本合不合理,是否存在着冗官冗员,是否存在着薪酬福利滥发,是否存在着各种七七八八的非公支出混迹其中,老百姓是有这个疑问的。公路部门的人觉得很委屈,却不愿在阳光下跟老百姓对质解释,岂不是无解?

因此,不管是交通部首次就收费公路进行信息公示也好,还是在官网发文强调收费公路功不可没也罢,对于老百姓而言,总是一种“鸡同鸭讲”的感觉。因为老百姓的疑问并没有得到回答,不仅没有纾解质疑,还有点堵天下悠悠之口的意思。只不过老百姓的纳税人意识渐长,对这么点粗线条的信息公示并不买账,反而让交通部有点下不来台。

面对公众的质疑和不屑,交通部门接下来要做的不是高悬免战牌,将信息公示的步子迈回去,而是应该直面质疑,将信息公示一步步完善,打破黑箱。如此,老百姓的不满情绪会平复,同时也倒逼公路部门在财务方面更加严格,让公众挑不出错来。既然我们选择了依法治国的方向,就不要总想着还可以将“成本黑箱”进行到底。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4/1225/20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