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周刊产经教育 新课标引发3000亿智慧教育大变局

新课标引发3000亿智慧教育大变局

未标题-4 拷贝

C2018-03-09教育周刊4版01s001

随着新高考的落地、新课标的公布,核心素养、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出等,给智慧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中小学的智慧教育每年的市场规模大概有3000亿元,新形势下中小学课堂需要什么样的智慧教育产品?人大附中信息中心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赵海涛讲道:“配合新高考的生涯规划、排课走班的教学管理平台、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以及新课标下学生跨学科学习平台等,是目前中小学急需的智慧教育产品。”

智慧教育产品有助于精准化教学

赵海涛在教育信息化行业从业近20年,谈到智慧教育产品的应用,他概括道:“精准化教学、提升核心素养,这是智慧教育产品应用的两大方向。”

谈到中小学智慧教育产品的建设,赵海涛介绍,一个学校建设智慧校园,首先需要购买基础设施,然后在基础上购置教学管理平台,由此,才有智慧教学和智慧教研的需求,这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层层递进。

具体谈到人大附中的智慧教育产品的应用,他表示,目前智慧教育产品可提升个性化教学的效率。对于教师来说,关注比较多的是学习好和学习差的学生,很难做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智慧教育产品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学生通过智慧教育产品做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作业等环节,智慧教育平台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系统会为每个学生留不同的作业,也可以把数据反馈给教师,老师针对反馈,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建议,留不同的作业,进行个性化考试,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等,以此来大规模地进行个性化教学。应用智慧教育产品的班级,在教学效果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智慧教育软件有800亿元市场

教育信息化市场比较大,每年有3000亿元的需求,对于中小教育科技公司有一定的吸引力。“随着新高考落地,生涯规划、排课走班、走班管理等教学管理产品受到公立学校的青睐。”赵海涛表示。新高落地,初中生就开始做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目前的智慧教育软件产品每年有800亿元的市场。

赵海涛直言,现在有的教育科技公司研发生涯规划类产品,定位不清晰。对于学校来说,生涯规划产品的功能首要需求是选科管理,学校通过这个软件了解到有多少学生选什么科目,在此基础上调配师资。学生选课等信息的采集,是学校做教学管理的支撑。而有的生涯规划类产品是直接面向C端的,通过学生本人做测试,来给出生涯规划建议。据了解,目前有的教育科技公司以面向学校的名义,实际上走B2B2C的商业模式,刚开始不收费,当积累了学生用户,就向家长收费。在赵海涛看来,这种商业模式不为公立学校所看好,他建议,面向学校的B端产品和面向家长的C端产品要分开。走学校采购的B端产品,要符合学校教学管理的需求,否则很难被学校购买。

目前教育科技公司研发的智慧教育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上智慧教育产品缺乏特色,没有针对性,很多不符合学校的需求,我们开始个性化定制产品。”赵海涛讲道,“个性化定制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有的投入高达几百万元,需要花费2-3年的时间,于是学校就采取个性化定制和购买共性产品相结合的方式。”

综合素质评价和跨学科平台是刚需

随着新高考的落地,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成为刚需。“作为中小学,需要综合素质评价的平台,来对学生做电子档案,记录学生的品德素养、艺术素养、生活实践等。”目前来看,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质量评价,这些和核心素养紧密相关。“有关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智慧教育产品,现在市场上并不多见,而学业质量评价的平台很多。”赵海涛表示。

随着新课标的发布,学生的有关跨学科STEM教学和评价平台也是非常少。“由新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出,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单一的任课教师的事情,学科之间的界限正在被打破,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项目式的学习方式将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在这方面,以人工智能和教育大数据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育有更大的空间。”

赵海涛表示,学科素养的提升需要有跨学科的平台出现,低年级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往往需要项目式学习,高年级的学生需要有研究性学习。跨学科平台非常少,目前市场上有在线编程的平台、机器人教学平台等,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上相互分享、相互协作等。“对于研究性学习,教师在线上引导对于未知问题的探索,这样的与教学吻合的跨学科平台非常少,不能满足学校的需求。”赵海涛坦言。

谈到对智慧教育发展方向,赵海涛表示,人工智能是有助于大规模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技术,它的应用在教学领域,目前表现为教学大数据、语音类学习、语音识别、自动判卷等,未来的智慧教育产品是智慧助教,智慧教师和智慧学伴。只要学生有需求,智慧教育产品就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辅导,这是未来智慧教育发展的趋势。

北京商报记者 刘亚力/文 张笑嫣/摄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8/0308/2320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