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周刊商业商业 护肤品专柜美容服务存“灰色”地带

护肤品专柜美容服务存“灰色”地带

C2018-04-11商业周刊1版01s001

与专门的美容机构兜售护肤产品不同,在“体验”盛行的当下,以护肤品零售结合美容服务的品牌也在填充市场。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在一些商场、购物中心护肤品专柜摆放按摩椅,以供消费者现场体验美容、按摩或以此推销美容服务。与普通的零售专柜不同,美容服务场所需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业内专家表示,在零售专柜这样一个开放的空间内进行美容服务,目前尚属于监管的“空白区”;不过,这种在护肤、美妆市场尝试“零售+体验”的模式,值得业内探索,与之对应的“便捷”美容的规范、条例也亟待出台。

护肤零售“无证”做护理?

不少消费者抱怨美容时被服务者“轰炸”式推销护肤品,现在美容服务也借零售专柜进行美容服务推广。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在国瑞购物中心一层发现,一家名为“兰贵诗”的护肤品牌专柜内,除摆放了数十种护肤产品以外,一台SPA按摩椅被放在显眼的位置。

兰贵诗专柜的销售人员在向每一位过往的消费者递送宣传册、试用小样,在顾客进入专柜咨询产品时,销售人员在介绍产品的同时,会交给顾客一张“护理体验卡”。该销售人员介绍,兰贵诗品牌在国瑞购物中心北侧的便宜坊大厦六层开设了一家兰贵诗肌肤管理体验中心,“如果顾客想要体验护理,会由体验中心的技师到楼下为顾客服务”。

在等电影开场的空闲时间,一位顾客杨女士选择在兰贵诗专柜进行美容体验,北京商报记者在一旁观察了整个护理服务过程。记者了解到,自护理技师到达专柜后,整个面部护理过程用时约45分钟。

在此期间,先是专柜的销售人员对杨女士的面部进行清洗,护理技师在介绍服务的同时,还向杨女士推荐了兰贵诗肌肤管理体验中心的美容护理项目,新客优惠价为近千元可享4次面部紧致提升护理服务。在将近45分钟的护理期间,技师用近一半时间在介绍自己的服务手法,而另一半的时间则向杨女士分析她的皮肤状况,并向杨女士推荐该护理项目。事后,杨女士表示,她对整个护理过程并不满意。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在对兰贵诗品牌的了解中发现,该品牌的公司全称为北京兰贵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披露信息显示,北京兰贵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生物技术推广服务;销售化妆品、日用品、珠宝首饰、文化用品、工艺品”。同时,该公司的官方网站也标识了“招商加盟”的业务,而这家公司在崇文门商圈经营着一家美容护理机构与一家护肤品零售专柜,两个店分别带有“面部护理”的服务。

按照美容院的开业标准,门店既需要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也需要卫生部门核发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不过兰贵诗零售专柜并未在店内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对此,4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兰贵诗官网尝试联系北京兰贵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咨询加盟开店的资质问题,但接连几个通话均未接通。

护肤“零售+体验”模式渐增

实际上,在护肤品零售专柜搭载美容服务这一模式已在业内较为普遍。北京商报记者接连走访了多个商场、购物中心发现,有植物医生、樊文花等多个护肤品牌均在专柜内设置了按摩椅,顾客购买产品后可以在专柜即时进行体验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在樊文花的加盟专柜进行了咨询了解。这家专柜内摆放了两台躺椅,樊文花专柜销售人员介绍,消费者购买面膜产品后,可以直接在专柜内敷贴。樊文花部分面膜产品的包装上标记了“第一步:原液按摩;第二步:面膜护理”的使用提示。在樊文花的专柜现场购买后,可以由门店的销售人员进行按摩操作。

与普通的化妆品门店不同,美容院除了需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外,还需获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方可从事美容服务。北京商报记者以咨询加盟的身份联系到了樊文花品牌的招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加盟商门店、专柜均采用统一的销售、服务模式进行落地,加盟店在工商登记选择的经营范围应为“零售”。当记者问到加盟店是否需要办理公共场所的卫生许可证时,该招商人员表示,公司总部拥有公共场所的卫生许可证,加盟店无需再次办理。

北京商报记者向卫生部门咨询却得到不同的回应。一位从事卫生许可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介绍称,卫生部门会根据工商营业执照标注的经营范围来看门店是否需要办理公共场所的卫生许可证,如护肤品零售门店经营范围不包括“美容”,则不会核发公共场所的卫生许可证。记者查询发现,樊文花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经营范围是“文具用品批发;家具批发;化妆品及卫生用品批发;化妆品及卫生用品零售;生物技术开发服务;商业特许经营;家具零售;文具用品零售”,并不包含美容业务。

新模式存监管盲区

美容院搭售护肤品并不罕见,而在商场、购物中心等公开场所的护肤品零售专柜增加护理体验服务的模式,也不再是“生僻”的现象。

“护肤零售+美容体验”的经营模式在业内专家看来也有迹可循。日化行业专家、塞恩资本合伙人夏天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护肤界的“零售+美容服务”兴起于十多年前,不过彼时的门店经营采用的是“前店后院”的模式。而护肤品等产品最讲究“体验服务”,仅仅以零售业态运营很难对顾客形成吸引力。护肤同样需要精准的“计量”搭配,原本的“前店后院”发展成为现在的美容院与“零售+美容服务”运营模式。

夏天认为,“零售+美容服务”的门店内,服务消费的营业占比不高,同时在零售专柜不会转型为美容院的前提下,两种业态之间的差异不应当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对于新模式的监管,夏天进一步解释称,护肤品零售门店增加现场式的“美容服务”成为当下护肤品牌尝试的方向之一,这正体现了实体商业对体验式消费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品牌对产品效果愈加重视。这样新的运营模式可以得到重视和支持,不过新模式的拓展也带来了消费隐患。“服务者的从业资格、公开场所的卫生监管等均是行业规范跟进的问题”,当下品牌在尝试体验消费,两种业态的跨界,在行业管理上应划分出彼此的“界限”,形成不同的监管模式。未来,对于“零售+美容服务”与美容院的区分,可以从服务场地规模、营业收入占比等层面进行区别,同时新模式可以借鉴部分美容院的“核心”监管规范。不过,夏天指出,行业可以给予新事物发展空间,日后在买与卖的适应中逐渐完善管理制度。

北京商报记者 吴文治 王维祎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8/0410/2362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