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商报观察西街观察 今日头条的多事之秋

今日头条的多事之秋

要适应环境,而不是要环境适应你。

4月10日,今日头条表示,根据监管部门要求,将永久关停“内涵段子”客户端及公众号。稍早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责令今日头条永久关停“内涵段子”客户端及公众号,并要求该公司举一反三,全面清理类似视听节目产品。

进入4月,今日头条频繁撞上“监管墙”。4月9日,相关部门要求,各互联网应用商店暂停今日头条等四款新闻资讯类App的下载服务,其中今日头条时间最长,暂停3周。4月4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约谈今日头条和快手,要求立即整改,全面清查库存节目。两天后,今日头条下架问题视频上万条。

时间再往前溯及,2017年底,因被北京网信办约谈,今日头条停更一天,自查自纠自封。

与此同时,是中央媒体的“敲打”。央视对短视频平台上大量存在的早孕网红进行报道,并点名批评今日头条和快手。人民日报则刊文提醒青少年不要沉迷于短视频,警惕其中的负能量。

压力山大。

于是,今日头条的短视频王牌产品抖音,连忙宣布将在本周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算是匍匐的一种姿态。确实,号称让微信紧张、能再造一个今日头条的抖音,最大的不确定性,在市场之外。

大有大的难处。作为在资讯和短视频领域风头最劲的公司,今日头条自然是监管的重点关照对象。当然,今日头条一点也不冤,在它念兹在兹的算法“高科技”之下,提供的无非是娱乐化的内容。而在很多人眼中,这个娱乐化是跟低俗化画等号的。尽管不乏有趣有格调的内容,但在流量的指挥棒下,娱乐化往往跑偏,是不争的事实。

内容导流、流量变现,“商业正确”并不总是跟“政治正确”步调一致。须知在中国,内容始终是一个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产业”。同一个内容,江湖看到的是流量,庙堂看到的是导向。做内容产业的,不能放飞自我,不要狡辩“算法”和“技术”,而是要时时对表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直播、问答、短视频,这些近年来的“风口”,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低俗内容和导向错误,也无一不受到强有力的监管。在资本的推动下,上述产业迅速膨胀、野蛮生长,企业对于能够带来流量的问题内容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揣着明白装糊涂,总是抱着侥幸与监管赛跑,先成为独角兽和上市再说。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在内容这个特殊形态的产业里,没有“大到不能倒”一说。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娱乐化可以说是刚需,区别只有适度和过度。短视频的用户黏性之高,就在于大家有着广泛的娱乐需求。如果娱乐至上,内容肯定走向低俗和失控;如果不要娱乐,恐怕会造成万马齐喑。这也是摆在监管面前的难题,这也将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

北京商报首席评论员 韩哲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8/0411/2363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