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推荐 北京地铁12号线将采无人驾驶运行模式
北京地铁12号线将采无人驾驶运行模式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5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消息称,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日前成功中标北京市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信号系统项目。而该项目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次采用互联互通、全自动运行(FAO)并基于行车指挥的综合监控(TIAS)制式的CBTC信号系统(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这意味着,北京地铁12号线地铁将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首条互联互通无人驾驶地铁项目。
据悉,北京轨道交通12号线是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中主城区北部东西走向的骨干线路,西起西四环四季青桥南,东至东坝管庄路西口,线路全长29.4公里,共设车站21座。本项目采用的中国通号自主研发的CBTC系统,在互联互通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全自动运行和基于行车指挥的综合监控功能,该系统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及通信、信号、电力、火灾报警、机电设备监控等多专业的自动化监控及系统联动。开通后可极大提高线路的整体自动化水平,将成为全世界自动化水平最高的地铁线路之一。
去年底,北京已经开通了全国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燕房线,列车的运行完全由在远方的“控制中心”掌握,实行全自动驾驶、计算机控制。据悉,除线上运行外,燕房线列车停放在停车场内也是完全自动清洗、检测、上电、唤醒、出库,被称为是北京最智能的地铁。而且,根据北京规划,除了燕房线、12号线外,3号线、17号线、19号线以及新机场先等新一轮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都将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即无人驾驶模式。
无人驾驶地铁是否足够安全,是乘客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据了解,全自动驾驶系统由中央监控系统、车站子系统、车载控制器和车地通信网络等构成,可覆盖整条线路及其所有车站和列车,全天候不间断运行。相较于目前广泛应用的人工驾驶系统,全自动驾驶降低了因人的行为失误带来的安全风险,使得中国的重要基础设施更加安全可控。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技术负责人饶东解释,北京地铁的无人驾驶列车上都安装了黑盒子,这就相当于列车的眼睛,负责检测障碍物,一旦列车接触到障碍物,便会在 1.4 秒里迅速反应紧急制动,在 200 米的距离中实现停车。此外,列车还能实现自动脱轨检测。
近年来,无人驾驶的概念在我国汽车、轨道交通领域大热,去年8月,第一个由中国企业牵头主导的海外全自动无人驾驶轻轨车辆项目——吉隆坡轻轨三号线42辆列车的供货合同已经正式签订,本次项目42辆列车将有40列车在马来西亚中车公司制造,这也标志着我国主导制造的这类车辆将首次走向海外,在业内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从更深层次上来说,本次无人驾驶轻轨车辆的出海,也预示着未来我国企业出海将继续从“量的输出”向“质的输出”转变。
责任编辑:蒋梦惟
文章来源:http://www.bbtnews.com.cn/2018/0509/240500.shtml
